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为米、麦、黍、高梁等和曲酿成的一种饮料


拼音

Jiǔ

释名


来源及植物形态

因原料、酿造、加工、贮藏等等条件之不同,酒的名色极多,其成分亦差异甚大。在制法上,酒可分为蒸馏酒(例如高梁洒、烧酒)与非蒸馏酒(例如绍兴酒、葡萄酒)两大类,凡酒类都含乙醇。蒸馏酒除乙醇的含量高于非蒸馏酒外,尚含高级醇类、脂肪酸类,酯类、醛类等;又含少量挥发酸和不挥发酸;糖类常不存在,或只存少量。


高梁酒(东北产)的总酸中,68.22%为乙酸,28.68%为丁酸,0.58%为甲酸;酯类中有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戊酯、丁酸戊酯。另有微量的缬草酸、己酸、辛酸、壬酸、癸酸及月桂酸等酸的酯类;又含少量戊醇(最多)、丁醇、丙醇。


绍兴酒的成分为水、乙醇、麦芽糖、葡萄糖、糊精、甘油、酸类、含氮物质等。在酸类中有乙酸、乳酸、氨基酸、琥珀酸等。另外尚有酯类,醛类、矿物质等。


葡萄酒除含水分、乙醇(普通赤葡萄酒含8%左右,白葡萄酒含7%左右)外,又含酸类、甘油、转化糖、葡萄糖、糊精、树胶、无机盐等。在酸类中。挥发酸有甲酸、乙酸,不挥发酸有酒石酸、苹果酸、琥珀酸、鞣酸、乳酸。乳酸不易挥发,但可随水汽而挥发。又赤葡萄酒的色素有红色的锦葵花素-3-葡萄糖甙及其甙元锦葵花素,其他色素尚有槲皮素的糖甙等。

性味归经

归经 入心、肝、肺、胃经。


①《本草经解》:"入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经。"


②《本草求真》:"入脾、胃。"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厥阴经。"


性味 甘苦辛,温,有毒。


①《别录》:"味苦甘辛,大热,有毒。"


②《本经逢原》:"新者有毒,陈者无毒。"

功能主治

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治风寒痹痛,筋脉挛急,胸痹,心腹冷痛。


①《别录》:"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


孟诜:"远脉,养脾气,扶肝。"


③《本草拾遗》:"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


④《日华子本草》:"除风及下气。"


《饮膳正要》:"阿刺吉酒,主消冷坚积,去寒气。"


⑥《品汇精要》:"解一切蔬菜毒。"


⑦《纲目》:"米酒,解马肉、桐油毒,热饮之甚良。""老酒,和血养气,暖胃辟寒。""烧酒,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治霍乱,疟疾噎膈,心腹冷痛,阴毒欲死,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洗赤目肿痛。"


⑧《医林纂要》:"散水,和血,行气,助肾兴阳,发汗。"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温饮、和药同煎或浸药。外用:淋洗、漱口或摩擦。


①急性中毒:轻者不过兴奋及呕吐,不需特殊治疗。重者陷入昏睡状态,应洗胃或注射咖啡因,也可用麻黄碱、苯丙胺等,并注意保温。②慢性中毒:嗜酒成癖者对乙醇产生耐受性,饮量渐大,但有一定限度,一般只超过正常3~4倍,这是和吗啡不能比拟的。耐受性的发生,一般认为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感受性降低之故。戒除时一般不产生戒断现象。共症状除精神方面之震颤性谵妄、智力减退等外,并可见慢性胃炎,肝、心、肾等变性,肝硬变、多发性神经炎、视神经炎等发病率也较高。凡有酒癖者,时常以酒为其主要的能量来源,非常不注意饮食,结果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尤其是硫胺和烟酸,这都是促成精神上及器官上产生障碍的重要因素。

各家论述

①《养生要集》:"酒者,能益人,亦能损人。节其分剂而饮之,宣和百脉,消邪却冷也。若升量转久,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宜慎,无失节度。"

陶弘景:"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热性,独冠群物,药家多须以行其势。人饮之使体弊神昏,是其有毒故也。"


《汤液本草》:"酒能行诸经不止,与附子相同。味之辛者能散,味苦者能下,味甘者居中而缓也。为导引,可以通行一身之表,至极高分。若味淡者则利小便而速下。"


王好古:"酒,古人惟以麦造曲酿黍,已为辛热有毒,况今之酝者加以乌头、巴豆、姜、桂之类大毒大热之药,以增其气味,益加辛热之余烈,岂不伤冲和,损精神,涸荣卫,竭天癸,天人寿耶。"


⑤《本草衍义补遗》:"酒,《本草》止言其热而有毒,不言其湿中发热近于相火,大醉后振寒战栗者可见矣。又酒性善升,气必随之,痰郁于上,溺涩于下,肺受贼邪,金体火燥,恣饮寒凉,其热内郁,肺气得热,必大伤耗,其始也病浅,或呕吐,或自汗,或疼痒,或鼻齄,或自泄,或心脾痛,尚可散而出也;病深,或消渴,或内疸,为肺痿,为内痔,为鼓胀,为失明,为哮喘,为劳嗽,为癫痫,为难明之病,倘非具眼,未易处治,可不谨乎。"


⑥汪颖《食物本草》:"酒,人知戒早饮,而不知夜饮更甚,既醉既饱,睡而就枕,热壅伤心伤目,夜气收敛,酒以发之,乱其清明,劳其脾胃,停湿生疮,动火助欲,因而以致病者多矣。"


⑦《纲目》:"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寐。若夫沉缅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躯陨命,其害可胜言哉。""烧酒纯阳,毒物也,面有细花者为真。与火同性,得火即燃,同乎焰消,北人四时饮之,南人止暑月饮之。其味辛甘,升阳发散,其气燥热,胜湿祛寒,故能开怫郁而消沉积,通膈噎而散痰饮,治泄疟而止冷痛也。辛先入肺,和水饮之,则抑使下行,通调水道,而小便长白。热能燥金耗血,大肠受刑,故令大便燥结。与姜蒜同饮,即生痔也。若夫暑月饮之,汗出而膈快身凉;赤目洗之,泪出而肿消亦散,此乃从治之方焉。过饮不节,杀人顷刻。按刘克用《病机赋》云,有人病赤目,以烧酒入盐饮之,而痛止肿消,盖烧酒性走,引盐通行经络,使郁结开而邪热散,此亦反治劫剂也。"


⑧《本草求真》:"酒性种类甚多,然总由水谷之精,熟谷之液,酝酿而成,故其味有甘有辛,有苦有淡,而性皆主热。烧酒则散寒结,然燥金涸血,败胃伤胆。水酒借曲酿酝,其性则热,酒借水成,其质则寒,少饮未至有损,多饮自必见害。如阴虚酷好,其脏本热,加以酒热内助,其热益增,不致逼血妄出不止。阳虚酷好,其脏本寒,加以酒寒内入,其害益甚,不致饱胀吞酸吐泻不止。糟罨跌伤,行瘀止痛,亦驱蛇毒,及盫冻疮。醇而无灰,陈久者良。"


⑨《本经疏证》:"世之于酒,不谓其引药性上行,即谓其引药性入血;不曰性热而驱寒,即日性速能行气。然《别录》主治,不曰引药性,助药力,而曰行药势,岂不以是药本治是病,特其机势不张,借此以行之耶?不曰解散邪毒,而曰杀百邪恶毒气,岂不以邪与毒之燥烈者受解散而不受杀,惟沉痼及积冷,非解散所能治者,必以此劫而行之耶?请以仲景之用酒言之,《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凡水酒合煮之汤三:炙甘草汤用酒七升,水八升;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美汤,酒水各六升;芎归胶艾汤,酒三升,水五升。即此可见补阴剂中,以此通药性之迟滞;散寒剂中以此破伏寒之凝结,而用之复有轻重之差矣。凡以下丸者五,下散者六:薯蓣丸肾气丸天雄散,是借以行补药之滞;九痛丸赤丸侯氏黑散,是借以通邪气之结;大黄蟅虫丸、土瓜根散,是借以逐隧道之涩;当归芍药散当归散白术散,是借以和血脉之壅矣。凡以洗药者三,则为抵当汤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是驶者复益之以驶,欲其过而不留,去病而不伤正耳。而去邪者,复有防己地黄汤防己防风桂枝甘草,渍四物,绞取其汁,合地黄汁服之,不取其助补剂之行,反取其增散药之烈,是欲其合散药,随补药以驱邪,仍不伤正也,红蓝花酒之但渍一味,寓驱风于行血之中,即行血于驱风之内,是欲其血和风自灭也。其用意微而情最曲屈者,莫如鳖甲。煎丸之煎鳖甲为胶,合诸药成丸,下瘀血汤之煮丸而服,一则用于最先,一则用于极后,是则破癥坚邪气者,欲其自内而外,去癥瘕积血者,欲其自上而下,故其所取,有在药内,有在药外之别也。能深研平此,可以知行药势之说矣。白酒,酒之新篘者也,其色白,其味甘辛,其气轻扬,故为用在上焦之肺,而治胸痹。"


⑩《随息居饮食谱》:"烧酒,性烈火热,遇火即燃。消冷积,御风寒,辟阴湿之邪,解鱼腥之气。阴虚火体,切勿沾唇;孕妇饮之,能消胎气。汾州造者最胜。凡大雨淋身,及多行湿路,或久浸水中,皆宜饮此,寒湿自解;如陡患泄泻,而小溲清者,亦寒湿病也,饮之即愈。风寒入脑,久患头疼,及饮停寒积,脘腹久疼,或寒湿久痹,四肢酸痛,诸药不效者,以滴花烧酒频摩患处自愈。若三伏时将酒晒热,搨患处,效更捷。素患冻瘃者,亦于三伏时晒酒涂患处,至冬不作矣。"

按语备注

中药大辞典》

  • 身轻若飘案
    周子固治王经历,患身轻,飘飘若行空虚中,易医凡七十人,皆以为风虚,与热剂转加。周曰:此酒毒也。即以寒凉之剂驱之随愈。(《九夷山房集》,见《续名医类案》第200页,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82年2月) ...

    求道

    畅读VIP

    347

    0

  • 酒在经方中的运用探析(赖海标 )
    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故《吕氏春秋》有云:“仪狄作酒”。古人用酒治病,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的医学典籍《五十二病方》中,记载酒疗的方药就有40首。《汉书》上说“酒,百药之长”,因此中医有“酒为...

    求道

    畅读VIP

    571

    0

  • 家传治咳喘秘方:冬柿酒
    注解:本方对咳喘效果确切,并有增强体质作用,对体虚易于外感者也有明显效果。根据多年观察,本酒对预防咳喘病的复发更具有临床意义。每年入冬,家父喜欢制此药酒数斤,以馈赠亲友或自家斟饮,每收防疾强体之功。受...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385

    0

  • 需用酒煎煮的经方(赖海标)
    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涉及到酒的经方有32首,其中需用酒煎煮的经方共有6首。郝万山教授在《中医杂志》1991年第5期发表的《经方中的白酒与清酒》一文中,认为白酒是冬酿春成的陈米酒,又名“昔酒”...

    求道

    畅读VIP

    1941

    0

  • 通络活血酒
    方药组成:黄芪120克,广升麻12克,防风18克,当归18克,川芎18克,香附18克,桃仁泥18克,赤芍药30克,红花18克,陈皮18克,制地龙18克,炙甘草12克。加减:舌质瘀斑明显可以加三七粉18...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438

    0

  • 点穴醒酒法
    初醉醒酒法一手的拇指点捏右侧的鱼际穴,另一手的拇指点捏左侧内关穴,轻揉操作半分钟左右。鱼际穴在手掌的大拇指根部,由于肌肉明显突起,形状如鱼,故中医学把这个部位称为鱼际。内关穴在手臂内侧,腕横纹正中上两...

    四君人参

    畅读VIP

    484

    0

  • 苦酒非醋说源考
    《伤寒论》中出现“苦酒”一词,用到苦酒两处:苦酒汤、乌梅丸;《金匮要略》用到苦酒一处: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苦酒为何物,张仲景没有详细介绍,《神农本草经》没有记载,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谓之“醋酒”,后世...

    求道

    畅读VIP

    413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