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圣济总录》卷十七:豆蔻丸

别名

大豆蔻丸

处方

肉豆蔻(去壳)半两,羌活(去芦头)1分,防风(去叉)1分,桔梗(去芦头,炒)1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薏苡仁半两,人参半两,草豆蔻(去皮)半两,芎半两,甘草(炙)1分,木香1分。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胃风,颈项多汗恶风,饮食不下,隔壅不通,腹善满,食寒则泄,形瘦而腹大。

用法用量

大豆蔻丸(《宣明论》卷二)。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豆蔻丸

处方

肉豆蔻(去壳,炮)1两,槟榔(锉)1两,桂(去粗皮)1两,青橘皮(去白,焙)1两,半夏(姜汁制)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干姜(炮)1两,白术2两,京三棱(煨,锉)1两半。

制法

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虚进食,正脾元。主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盐汤或温酒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许氏幼科七种·痘诀余义》:豆蔻丸

处方

木香(面裹煨)5钱,诃子(面裹煨)5钱,白豆蔻(面裹煨,压去油)1钱5分,白术(土炒)3钱,赤石脂(火煅,醋淬)2钱5分,炙甘草2钱5分。

制法

上为细末,粥汤杵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痘疹,里虚泄泻者。

用法用量

用时米水浸软与食,周岁儿10粒,2岁20粒;研碎冲服亦可。

摘录
《许氏幼科七种·痘诀余义》

《卫生总微》卷十:豆蔻丸

处方

肉豆蔻(面裹煨)1两,木香半两,青皮(去瓤,炒黄)半两,黑牵牛1分(微炒)。

制法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泄泻,米谷不化。

用法用量

方中木香用量原缺。

摘录
《卫生总微》卷十


其他同名方

《史载之方》卷下:豆蔻丸

处方

草豆蔻1枚(剥开皮,入乳香1块在内,复用和白面裹,慢火烧令熟,去面及豆蔻皮不用)。

制法

上为细末,以粟米饮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脏寒,泄泻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治疹全书》卷下:豆蔻丸

处方

木香6两(不见火),枯矾1两,黄连6两(用茱萸制),豆蔻3两(面裹煨熟)。

制法

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疹后久泻痢重者。

用法用量

米汤送下,量人大小多寡。

摘录
《治疹全书》卷下

《医方类聚》卷二四五引《施圆端效方》:豆蔻丸

处方

肉豆蔻1钱,丁香1钱,木香1钱,胡粉1钱,川乌(炮,去皮)2钱半。

制法

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小儿吐泻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食前木瓜汤送下,日进2服,渴即冷下。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二四五引《施圆端效方》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豆蔻丸

处方

肉豆蔻(面裹煨熟,为末)1两,草豆蔻(面裹煨熟,为末)1两,缩砂仁1两,母丁香1两,木香半两,沉香(锉)半两,墨(烧红为未)半两,地榆2两,枇杷叶(去毛,炙)1两。

制法

上为末,烧粟米饭为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

白滞痢,腹脏撮痛。

用法用量

每服2丸,食前米饮化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普济方》卷四○三:豆蔻丸

处方

肉豆蔻5钱,木香3钱,缩砂3钱,白术1钱,诃子1钱。

制法

上为末,米糊为丸。

功能主治

小儿痘疮。

用法用量

汤饮送下,量与。

摘录
《普济方》卷四○三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豆蔻丸

处方

肉豆蔻(大者,去壳)2枚,桂(去粗皮)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半夏(汤洗7遍,麸炒黄色)1两,干姜(炮)1两。

制法

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开胃进食。主气逆上冲,吐逆不止,冷痰壅滞。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食前生姜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