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简介


董建华,上海市青浦县人,生于1918年,卒于2001年。幼读私塾,16岁时从学于上海名医严二陵。1941~1955年间,边实践边学习,参加了秦伯未举办的中医函授学校。1957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教。曾任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副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全国人大第六、七届常委等。


生平著作


董建华,上海市青浦县人,生于1918年,卒于2001年。幼读私塾,16岁时从学于上海名医严二陵。七年后,回乡开业。1941~1955年间,边实践边学习,参加了秦伯未举办的中医函授学校。1955年,到江苏省中医师资进修学校深造1年。1957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教。曾任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副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科委中医专业组成员,卫生部科委委员,北京中医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医协和医科大学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全国人大第六、七届常委等。著有《董建华医案选》、《温热病论治》、《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急症医案辑要》、《中国现代名医医案精华》等。


学术思想


董建华注重辨证论治,调和气血。他对现代医学诊断明确的疾病,既不主张专病专药,也不停留在西医诊断、中医辨证分型的框架内,而是运用娴熟的中医理论,实行辨证论治。比如,胃脘痛历来多从脾胃虚寒论治,但时下胃病患者不少是由恣食厚味、过度饮酒而至舌苔黄腻、胃黏膜红肿糜烂等表现,显属胃热使然。因此,他适时地提出了胃热学说,主张清热或温清并用。再如,糖尿病(消渴)病本阴亏燥热,而水谷精微转输失常,气阴两伤更为普遍。他在治疗上主张气阴双补,药用黄芪生地玄参天花粉麦冬等合用,再审其有无兼症,或化瘀,或清火,或滋肾,或助阳,更切中病机,疗效显著。


他对痛证的辨治亦体现出他的辨证思想,如治胃痛,以理气化瘀、和胃通降为主;治胁痛,以疏肝理气、祛瘀通络为主;治痛经,以理气和血、调和冲任为主等。董建华在论治胃痛的过程中善用气血辨证,并以理气化瘀、和胃通降为基本治则。再如,他把温病分成表证期、表里证期和里证期,以示温病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用二十一个证型,来指导温病的治疗和辨证。此外,他认为气机理论是中医独具特色的理论之一。古谓百病皆生于气,概指气病之广。他调畅气机的特点有三:一是谙熟脏腑气机特点。如肺之宣发肃降,用药宜轻;肝之升发疏泄,务使条达。二是注重调肝。在生理条件下,气机升降,脾胃为枢;在病理条件下,气机怫郁,肝气为首。如肝郁化火犯肺、扰心,肝郁胆失疏泄,肝气横逆犯胃,脾虚肝木乘之,肝郁膀胱气化不利等,均宜疏肝气,调气机。三是调气不忘和血。气之与血,如影随形,气有所阻,血有所郁。故尔,调气不忘和血是董建华的学术思想之一。


临床经验


董建华治病非常注重调气和血。如以治胃病为例,他认为调气以和血,主要用于气滞型胃痛证的治疗,通过调气(包括理气、行气等)达到和血的目的。药用香苏饮(香附、苏梗、桔皮)治疗胃痛,药少量轻,不燥不腻,不寒不热,既能理气导滞,又能疏肝解郁。以此方为基础,适当加入通降之品,如枳壳大腹皮香橼皮、佛手等,即成加味香苏饮,作为治疗气滞型胃痛的主方,具有行气和胃、通降舒肝、理气止痛的作用,效果很好。气行血亦行,胃气运行正常,血行自然也就畅通无阻了。调血以和气,主要用于血瘀型胃痛的治疗。气滞日久,必然会导致血瘀,表现为胃脘又痛又胀而以痛为主。通过调血行气,达到活血止痛、行气宽胀的作用。药用其自己配制的经验方金延香附汤(金铃子、延胡索香附陈皮枳壳大腹皮),对于又痛又胀、以痛为主的血瘀轻型胃痛疗效较好。


后世影响


董建华一生致力于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硕士、博士研究生,西医学习中医人才以及外国留学生、进修生等,为中医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 丹参枣仁汤 (董建华)
    药物:丹参、生龙骨、生牡蛎、夜交藤、合欢皮各15g,炒枣仁、柏子仁各10g。  主治:失眠。  制法:先用水将生龙骨、生牡蛎和其他药物分别浸泡30分钟,再用火先煎生龙骨、生牡蛎30 分钟,然后纳入诸药...

    求道

    畅读VIP

    228

    0

  • 董建华:从通降论治呕吐七法
    一、清热通腑,和胃降逆法:适用于胃中积热所致的呕吐。《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呕吐酸、……  皆属于热。”“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胃为阳腑,宜降宜通。无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食...

    求道

    畅读VIP

    708

    0

  • 董建华治糖尿病秘验方:愈消灵
    【组成】黄芪15g,山药10g,黄精10g,石斛10g,花粉10g,生地10g,熟地10g,竹叶10g,地骨皮10g,僵蚕粉8g(分冲)。【功效】滋阴清热,益气生津,敛气固精。【主治】糖尿病,属阴虚燥...

    求道

    畅读VIP

    424

    0

  • 董建华谈治痹症之要诀九项
    气血为病邪所闭而不通,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均称为痹证。关于痹证的病因病机,《内经》早就作了详尽的论证。《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求道

    畅读VIP

    505

    0

  • 降压方:黄精四草汤(董建华)
    药物组成:黄精20g  夏枯草15g  益母草15g  车前草15g  豨莶草15g方解:现代高血压病病机复杂,多为虚实夹杂证,阴亏于下,阳亢于上,阳化风动,血...

    求道

    畅读VIP

    594

    0

  • 董建华:这样的便秘,并不适合用大黄、芒硝
    大便不通,而以硝、黄攻之,人尽皆知,然一般谈便秘治疗却鲜有以硝、黄攻下者。究其原委,一则其法了然,且较易掌握,正所谓熟知无需细谈;二则老年气血渐衰,不任攻伐,硝、黄等峻品多有不合。其实不特老年人,即在...

    求道

    畅读VIP

    365

    0

  • 董建华治斑秃经验方:一麻二至丸
    【组成】黑芝麻30g,女贞子10g,墨旱莲草10g,制何首乌10g,侧柏叶10g,枸杞子10g,生地15g,熟地15g,黄精20g。【功效】补肾养血,凉血润燥。【主治】斑秃,属肾虚精血不足而兼血热者。...

    求道

    畅读VIP

    390

    0

  • 董建华治胃三法
    胃的生理特点:降胃属六腑,为水谷之海。《素问》曰:“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不能满”,“胃者,五脏六腑之海,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于胃”。由此可见,胃气贵在和顺而通降。胃气通降则中焦气机通畅,脾...

    求道

    畅读VIP

    356

    0

  • 董建华“对药”临床经验选析(杨晋翔)
    1.萆薢伍晚蚕砂适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痹证、水肿、腰痛、淋证、带下等病。萆薢味苦性微寒,入肝胃膀胱经。本品善走下焦而利水湿、泌清浊,为治疗小便浑浊、色白如米泔水之膏淋的要药;又长于祛风湿而通络止痛,用于风...

    求道

    畅读VIP

    631

    0

  • 董建华:仲景治疗脾胃病大法已备,方药极具效验
    01仲景治疗脾胃病大法已备,方药极具效验董老尝谓:一部《伤寒论》虽为外感伤寒而设,但却奠定了脾胃病分型及辨证论治的大法。“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这是脾胃病辨证论治之纲,而且创制了大量卓有疗效的方剂。《...

    求道

    畅读VIP

    448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