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片形态
拼音
别名
来源及植物形态
白芥子,始载于《名医别录》。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 或芥Brassica juncea(L.)Czern. et Coss.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山西、山东、安徽、新疆、四川、云南等省。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
白芥Sinapis alba L.
采制
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芥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炒芥子:取净芥子,照清炒法炒至深黄色有香辣气。用时捣碎。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利气豁痰,通经络,消肿毒。治胃寒吐食,心腹疼痛,肺寒咳嗽,痛痹,喉痹,阴疽,流痰,跌打损伤。
1.白芥子辛温气锐,性善走散,有良好的温肺祛痰,利气畅膈之功。治寒痰壅滞,咳嗽气喘,痰多清稀之症,常与苏子、莱菔子同用,如《韩氏医通•卷下》三子养亲汤。如属痰饮停滞胸膈或胸胁积水,咳喘疼痛者,用之疗效亦佳,可与甘遂、大戟等祛痰逐饮药同用,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控涎丹。近年以之治疗渗出性胸膜炎、慢性气管炎、寒痰哮喘等,有消除胸腔积液、消痰平喘作用。
此外,治喘哮日久不愈,也可以之与甘遂、延胡索、细辛等为末,生姜汁调糊,伏天敷于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
2.本品能祛经络之痰,又利气散结。用于痰滞经络,肩臂肢体疼痛麻木,或筋骨腰背疼痛,如《校注妇人良方•卷三》 白芥子散。即以本品与木鳖子、没药、桂心、木香等为散剂,用酒送服。对湿痰阻滞经络引起的阴疽流注,用本品以温通经脉,祛痰散寒,常与鹿角胶、肉桂、炮姜、熟地黄等药同用,以加强温阳、消痰、散结之功,如《外科全生集•卷四》阳和汤。亦可用治瘰疬痰核,常与软坚散结药海藻、昆布等同用。《本草纲目•卷二十六•白芥》引《濒湖集简方》方,单用白芥子为末,醋调涂肿毒初起之证。
综上所述,白芥子善治胸膈、经络之寒痰,正如前人所云:“痰在胁下皮里膜外者,非此不能除。”但宜用于形气俱实者。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求道
畅读VIP

326

0


求道
畅读VIP

287

0


求道
畅读VIP

577

0


求道
畅读VIP

340

0

四君人参

889

0

四君人参

553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484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