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Mǎ Biān Cǎo

别名

凤颈草(《纲目》),紫顶龙芽(《纲目拾遗》),铁马鞭(《草木便方》),狗牙草(《中国药植志》),鹤膝风、苦练草(《广西中兽医药植》),顺捋草、靖蜒草(《南宁市药物志》),退血草、铁马莲(《湖南药物志》),田鸟草、铁扫手(《闽东本草》).疟马鞭(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土荆芥、野荆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红藤草(《上海常用中草药》)。

释名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十六•马鞭草》曰:“龙牙凤颈,皆因穗取名。”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卷五•石打穿》曰:“马鞭草花紫,故有紫顶龙芽之名。”

来源及植物形态

马鞭草,始载于《名医别录》。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分布于全国各地。


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

采制

6~8月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


炮制:拣净杂质,洗净,润软切段,晒干。

性味归经

性味:苦,凉.

①《药性论》:"味苦,有毒。"

②《蜀本草》:"味苦,微寒,无毒。"

⑧《日华子本草,:"味辛,凉,无毒。"

④《本草图经》:"味甘苦,微寒,有小毒。"


归经:入肝、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二经。"

②《得配本草》:"入手阳明、足厥阴经血分。"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治外感发热湿热黄疸水肿痢疾疟疾,白喉,喉痹,淋病,经闭,症瘕,痈肿疮毒,牙疳。


1.马鞭草入血分,具有活血散瘀,通利经脉的作用。《圣惠方》治妇女月水涩滞不通,腹胀痛欲死,以马鞭草单味浓煎,去渣熬膏,每于食前温酒调下;《青岛中草药手册》治妇女瘀阻经闭,以本品与益母草艾叶水煎服用;《福建药物志》治妇人瘀阻痛经,则以之与香附益母草等同用。用治癥瘕结块,可配合三棱莪术等同用。若治关节酸痛、跌扑损伤,可与红花、落得打等同用,以活血消肿、疗伤止痛。


2.马鞭草味苦泄降,性凉清热,善于清解热毒。对于热毒炽盛的疮痈,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内服多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同用,外用可用鲜草捣烂敷治。若治火盛牙龈肿痛,常与石膏知母等同用。若治热毒壅盛之喉痹,可与清利咽喉的射干山豆根马勃等同用;亦可用单味鲜草捣烂取汁含咽。马鞭草为清热治痢之品,用治湿热泻痢,可单味煎汤内服,或与白头翁秦皮等同用。


3.马鞭草有截疟之功。 《千金要方》治疟疾,无问新久,以马鞭草汁与酒混合分服。亦可单用本品30g,在疟疾发作前2 ~4小时前煎服。


4.马鞭草又能利水消肿,常用治水肿腹水。治水肿、小便不利,多与泽泻赤小豆茯苓等同用,以增利水消肿之效。《卫生简易方》治臌胀,以马鞭草细锂曝干,水煎,去渣温服。近人用治晚期血吸虫病腹水,配合刘寄奴半边莲等同用。如治脚气,可配木瓜牛膝等同用。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15~30g(鲜者捣汁30~60g);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疏》:"病人虽有湿热血热证,脾阴虚胃气弱者勿服。"

②《本草从新》:"疮证久而虚者,斟酌用之。"

各家论述

1.《别录》:"主下部匿疮。"


2.《本草拾遗》:"主癥癖血瘕,久疟,破血。作煎如糖,酒服。"


3.《日华子本草》:"通月经,治妇人血气肚胀,月候不匀。"


4.《本草衍义补遗》:"治金疮,行血,活血。"


5.《纲目》:"捣涂痈肿及蠼螋尿疮,男子阴肿。"


6.《本草经疏》:马鞭草,本是凉血破血之药。下部匿疮者,血热之极,兼之湿热,故血污浊而成疮,且有虫也。血凉热解,污浊者破而行之,靡不瘥矣。陈藏器谓其破血杀虫,亦此意耳。


7.《生草药性备要》:"活血通经。能去脓毒,洗痔疮毒,退上部火,理跌打。"


8.《分类草药性》:"去小便血淋肿痛。"


9.《天宝本草》:"利小便,平肝泻火。治赤疮,火眼。"


10.《现代实用中药》:"根用于赤白痢疾,慢性疟疾水肿,膨胀等。并有泻下作用。"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