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水证与苓桂术甘汤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315

时间:2021-05-15

水证论水证是指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内留而不能排出体外所引起的病证。《内经》言人体禀木、火、土、金、水五行而生成,故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余不足,皆能致害。不足者即是燥证,有余者即是水证。

水液在人体的代谢,《素问经脉别论》论之精炼,与肺、脾、肾三脏及膀胱、三焦有密切的关系。水在人体内升降出入,循环不已。水液内留、停蓄为病,也与此三脏二腑的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此人皆尽知者。

不过,心脏属火,上居于胸,胸与火皆阳,为“阳中之太阳”。心脏阳气充足,则下焦寒水之气不能上冲为害;若心脏阳气虚弱,则下焦水寒之气便可能逆而上冲,致生诸病,这方面的生理和病理现象则为人所未能尽知者。水邪致病,范围甚广。因为水饮变动不居,上下表里,无所不到。其在表为浮肿,在里为胀满,在上为眩晕昏冒、聋盲噫塞,在下为骛溏腹泻、小便不利,在心为悸动,在肺为咳喘,在胃为呕逆。

刘氏指出,水证的治疗方法,《内经》已提出了具体的原则,《伤寒论》、《金匮要略》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许多至今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方剂,为医者要谨记勿忘。

其中需要着重提到的是,仲景通过治心、通过温心脏之阳以治水的方法,今日不可不讲。他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仲景苓桂术甘汤为温心脏之阳的代表方,用于今日临床上所常见的各种心脏病而具有水气上冲特征者,疗效十分可靠。在苓桂术甘汤的基础之上再加上仲景治疗寒饮所惯用的干姜细辛五味子,即在某种程度上能治疗小青龙汤所不及的寒痰冷饮疾病,这也是一种不可偏废的方法。

苓桂术甘汤桂枝白芍即是苓芍术甘汤,亦即《伤寒论桂枝去桂第三卷45加茯苓白术汤。桂枝走表利于上,而芍药走里利于下,桂枝利于阳,而芍药利于阴,此二方正好组成一个阴阳表里的方阵。

刘氏在临床上亦常将苓桂术甘汤真武汤联合使用,如此者则表里并调,双补阴阳,更为全面。他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仅认识到了一系列的能够准确反映水饮的症状和体征,如他所称“水舌”、“水色”、“水脉”、“水症”者,还创制了相当数量的治疗水证的有效方剂,凡此皆说明他十分重视水证证治,在水证辨证论治方面也十分精到。

1、治疗心脏疾病

刘渡舟教授曾经感叹,近世医者,只知“心主血脉”“诸脉系于心”,临床一见心脏病,每以大剂活血,欲通心血管之,瘀塞。不知心为阳中之太阳,其生理特点,是以阳气为先,而并非以血脉为先。心主血脉、主神志,必须建立在心阳督守之下来完成,心脏的阳气旺盛,搏动有力,方能保证其他作用的顺利实现。阳气一虚,则阴霾笼罩,君主不能用事,,正如朝中奸臣当道,国安能太平?治病之法,与治国同理,必须去小人,树正气,方能国泰民安。治国须先君主明,治病须先阳气通,阳气者,心脏之功能也,心脏功能正常,瘀血焉能产生,气行则血行也。

据临床所见,多种心脏病均由阳气虚损,水气上冲所致。心脏病而由水气上冲所致者,刘渡舟教授谓之“水心病”总由心、脾、肾阳虚,水不化气而内停,成痰成饮,上凌无制为患。心阳虚衰,君主失位,坐镇无权,水气因之上冲,则见胸痛心悸胸闷短气等证候。临床辨识此病,当注意色、舌、脉证的变化,面色多见黎黑,此为“水色”或皮,里肉外出现类似“色素沉着”之黑斑,名为水斑。舌质淡嫩,苔水滑欲滴。脉或弦、或沉、或沉弦并见,病重时见脉结代或沉伏不起。

心脏病既然其病机为阳虚水气上冲,治疗当然应予温阳利水降冲之法。

刘渡舟教授根据《伤寒论》论述,认为67条“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即头眩,脉沉紧”乃水气上冲的典型症状,与“水心病”的临床表现不谋而合。所以,选择苓桂术甘汤作为主治方剂,经过数十年的临床验证,疗效显著,充分体现了刘渡舟教授对经方的深刻理解和临床功底之深厚。

刘老认为:方中茯苓作用有四,一是甘淡利小便以消水阴而治疗痰饮咳逆;二是养心安神;三是助肺治节之令;四是补脾厚土,为本方之主药。桂枝作用有三,一是温复心阳;二是下气降冲;三是通阳消阴,也为本方主药。茯苓桂枝相配,则温阳之中以制水阴,利水之中以复心阳。正如叶天士所说“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白术茯苓健脾制水,甘草助桂”枝以温补心阳。诸药相配,则温阳利水降冲而治“水心病”,疗效惊人,此为刘老独创,可谓独树一帜!治疗心脏病而用利小便的方法,是为中西医相通的理论,而时医不解,一见心脏病,就用大剂活血化瘀之方治疗,通其血脉,血管已经硬化狭窄,徒侍药石,能再通乎?温阳之法,实乃恢复心脏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命质量。二法合用,稍兼活血之品,其临床疗效胜过单纯活血化瘀百倍。

2、视网膜炎

视网膜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或者视野缺陷,眼前出现黑色物体遮盖不散,中医治疗,多从活血化瘀、滋补肝肾等方面着手,临床有一定疗效。遇其不效者,则无应对之策。刘老曾治本病一例,初亦以常法治疗无效,思之良久,观其人面色黧黑,舌苔水滑欲滴,脉来弦紧,方恍然大悟,此非水气上冲之病乎?用苓桂术甘汤泽泻,30余剂而病愈。足见刘老思路之活,辨证之精。大家治病,常规之外,尤有奇思妙想,此常医不及之处。


慢性咽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咽中如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亦即中医之“梅核气”。对于本病的治疗,中医皆也以疏肝理气化痰之法,而用半夏厚朴汤为主治之方临床效与不效参半。不知“水气上冲”堵塞咽喉之通道,也能出现以,上症状。此时再用半夏厚朴汤理气化痰,焉能见效?而用苓桂术甘汤通阳利水降冲,水寒之气平复,则诸证自愈。用苓桂术甘汤治疗本病,必须抓住“水气上冲”的典型色、舌、脉、证,方能效如桴鼓。若辨证不精,临床一见梅核气,就用本方治疗,不惟失中医辨证论治之灵魂,亦枉费刘老跳出半夏厚朴汤通治慢性咽炎巢臼之苦心。


美尼尔氏综合征,又叫内耳眩晕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不能移动,动则眩晕加重,甚至呕吐痰涎清水。中医治疗,多从眩晕辨证治疗,其临床疗效不能满意。刘老根据“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即头眩”的论述,认为本病主要为“水气上冲”清阳不煦所致,尤其是,“起即头眩”一证,与苓桂术甘汤证颇为相似,遂用本方治疗,通阳利水降冲,并加泽泻20g,又有《金匮要略》泽泻汤治疗痰饮眩晕之意,则效果尤著。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刘渡舟,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