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呕吐证治

凤翅

签约讲师

浏览:507

时间:2020-08-30

胃不舒服了,有头昏,流口水的现象叫恶心恶心往往是呕吐的前奏。如果又吐不出来,就叫呕,吐出来了就叫呕吐呕吐常常没有明显的界限,往往和并发生。和咳嗽一样,呕吐也是人的一个保护性反应,反应过重就是胃气上逆的表现了。饮食入胃,胃是个受纳的器官,中医叫“仓廪之官”,是储存管理饮食的,而后下输到肠来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供人体所需,这样说来,胃要下行为常了,若上逆就叫病,治要复其常态,逆其上逆之势以使下顺。呕吐虽然只是一个症状,但任何病变有损于胃皆可发生呕吐,有的是胃本身的问题,有的是其他的原因影响到胃,不管是哪重情况,一但发生呕吐了,就影响到饮食,如果轻微的呕吐,三二日之间尚对人的健康没有多大威胁,若呕吐剧烈水米不能进,长此以往,人绝五谷七日而死,就有性命之忧了。现在有输液法可解一时之危,但有时解决不了呕吐的问题,故及时能治住呕吐就显的很重要了。


呕吐剧烈之证最宜祥究。一病必有一病主治之方,《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篇》“诸呕吐谷不下者,小半夏汤主之”仲师无虚语,一“诸”字足证生姜半夏乃治呕吐之正剂,通治之方。小半夏汤用生半夏一升,约合今之100克,生姜半斤,约合今之125克,以水七升,约合今之1400毫升,煎取一升半,约合今之300毫升,可见煎时之长,分温再服,一服约150毫升。半夏辛平和胃降逆,下气止呕,生姜辛散宣发胃阳,乃止呕圣药,且生姜能解半夏之毒,久煎之后,破坏了半夏麻舌戟咽的有毒成分,配伍制方之妙意,匪夷所思。不论何因,呕吐不已,只取此方,无不响应。然服法不可泥,常见呕吐剧烈之人,喝水一小口旋即吐出,何况药味难咽,若骤然多服,其后必吐出,视病人之所欲,寒热温服均可,每次用汤匙取药汁少许服之,久如不吐,再续之,循序渐进,待呕吐之势稍平,渐加药量,中病即止,再辨何因而施治。


若平时有呕吐之证,就要视其何因,审因而施治了。我辨此证,以虚寒、虚热、寒热错杂、兼夹为辨,可执简驭繁。


如平素胃中觉凉,舌淡苔白,诊脉见弦,或见濡弱,饮食稍有不慎即欲作呕,或口干不欲饮,或喜热饮,肢冷便溏,可取理中汤加味,变生姜之辛散为干姜之温守,配半夏以为治。此胃阳虚而寒的治法;胃为阳土,喜润恶燥,若呕吐长久失于调治而反复发作,胃失濡养,胃液伤失即为胃阴虚,阴虚而生热,时欲干呕,呕而无物,似饥不欲食,咽燥口干,舌红少津,脉来细数,治取仲师麦门冬汤,此方虽为肺痿而设,然津伤虚火气上之理同,故可异病同治。用此法的关键在于麦冬半夏用量,原方麦冬七升,半夏一升,于滋液之中兼以降逆,非但不嫌其燥,且能监制甘腻之品碍胃,相辅相成,而半夏于此要少用了。还可加花粉、石斛玉竹之类以相辅,若胃运化无力,食少不化,少加砂仁助运以阳配阴。胃阴复,呕即止。此胃阴虚而热治法。


呕吐最多寒热错杂,兼夹痰饮之证。“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慢性胃肠、肝胆病在临床上常见,其中呕是个最常有的症状,这一类病人时时感觉胃部不适,泛恶欲呕,口苦心烦,可以小柴胡化裁施治,柴芩夏草姜是我必用的药。若口中常流清水,加干姜温胃,嘈杂吞酸不已,可用佐金即黄连吴茱萸相配。其舌苔多黄白相兼,厚薄不匀,或黄在两边,或心黄边白。若白而腻,又兼眩晕症状是夹饮,用泽泻白术茯苓以渗湿化饮,并去黄芩之清热。若黄腻而厚,兼心烦不寐是热痰,可用竹茹枳实清热导痰。若便秘腹胀用枳实大黄,呕利相兼即用诸泻心汤,加减化裁总不离辛开苦降、寒热互用的原则。


小儿贪吃无度,恣食生冷所致呕吐就不可止了。如消化不好,山楂丸、保和丸可随症选用。


歌曰: 

金匮呕吐辨最祥,诸谷不下半夏汤;

胃逆不纳频频吐,适其寒温慢慢服;

以苔识证辨寒热,辛苦通降总法则;

仲师心法宜推求,杂病见呕小柴胡

理中用来治虚寒,火逆上气麦冬谈;

兼夹之证时常有,热痰寒饮要细究;

竹茹枳实大黄泽泻白术茯苓尝;

芩连姜夏泻心方,吞酸还需吴萸汤。

关联词条:

  • # 呕吐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原创文稿,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