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胡世平:附子半夏辛滑润,寒痰咳嗽速可止

求道

浏览:353

时间:2024-08-26

吕某,男,时年43岁,于2023年06月28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10余年前因感寒后出现咳嗽,伴咳痰,痰白,无胸闷胸痛,无发热寒战,自行服用感冒药及止咳药治疗后,症状缓解一般,未予重视,此后间断发作,天气转凉则甚,行肺部CT检查提示双肺多发结节(具体不详),予西药及中药治疗后,仍苦咳嗽。3天前因受凉再次咳嗽,遂就诊于我院门诊。

  【首诊证候

  症见:患者咳嗽咳痰,痰白略黏不易咯,味略腥,间断发作,不耐风寒,食凉则甚,纳可,眠尚调,大便不成形,腹胀,小便利,房事不佳,乍交则泄。

  查体:舌淡, 苔白腻,脉沉滑。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咳嗽

  中医诊断:咳嗽(阳气亏虚,寒痰内盛,气机郁滞)。

  治法:温补阳气,化痰止咳,理气除胀。

  处方:予制附子10g(先煎),生半夏15g,陈皮15g,仙茅10g,仙灵脾15g,白芥子10g,肉桂10g,茯苓20g,木香15g(后下),苍术15g,白术15g,厚朴15g,砂仁15g(后下),肉豆蔻10g,枳实15g,甘草5g。

  共14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餐后温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23年07月12日

  患者诉服药后,咳嗽发作频次及程度明显减轻,咳痰减少,易咯,腹胀缓解大半,大便成形,房事较前稍延长。舌淡,苔白,脉沉。

  处方:效不更方,继服14剂,煎服法同前。

  此后,患者因眠差梦多易醒来诊,咳嗽咳痰及腹胀等症未作,复查胸部CT,双肺结节未有进展。

  【按语】

  患者以“间断性咳嗽10年余,加重3天”为主诉就诊,故中医诊断为“咳嗽”。患者因感寒起病,寒邪侵袭,肺气失宣,故见咳嗽;寒气伤阳,阳虚失煦,卫表不固,故不耐风寒;阳虚失化,痰饮留蓄,寒湿相合,故见咳痰黏腥;《内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故咳嗽咳痰食凉则甚;脾胃阳虚,寒凝气滞,腹中气结,清浊反作,故见腹胀、大便不成形;病久及肾,肾阳不固,故见房事不佳,乍交即泄;综合舌淡,苔白腻, 脉沉滑,四诊合参故辨证为阳气亏虚,寒痰内盛。

  方以附子半夏汤为主方加用补阳理气除胀之品。附子半夏汤选自《扁鹊心书神方》,药物组成包括川附、半夏陈皮生姜。具体本案而言,方中制附子仙茅、仙灵脾、肉桂温补阳气,以祛沉寒,离照当空,阴霾自散,复肺脾肾之阳以蠲化痰饮,固表御邪,健强阳事;半夏白术茯苓、白芥子健脾化痰祛湿,以绝生痰之源;苍术木香砂仁肉豆蔻枳实厚朴芳香化湿理气,以利气机升降出入,配合附子半夏,大辛大散,速除腹中气结;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患者诸症缓解大半,故效不更方,药毕,咳嗽未作

  胡世平教授通过研读大量医籍并根据自身临床经验,认为附子半夏不应被列入“十八反”中,可将其视为相对禁忌,而非绝对禁忌。本案中附子半夏、白芥子三味均为有毒药,但共同使用未出现不良反应,并且效果突出,三者配伍是胡世平教授治疗肺结节的用药特色。此外半夏生用,因其体滑能润,辛温能散亦能润,故除寒痰尤速。

  (本案编写:胡世平名医工作室)

关联词条:

  • # 咳嗽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