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欧阳惠卿:​安冲汤加减灵活辨治肝郁湿热型崩漏

求道

浏览:263

时间:2023-10-23

谢某,女,22岁,2015年5月11日就诊。


主诉:月经紊乱8年。


病史:14岁月经初潮,周期14~37天,经期7~30天,每月来潮时,经量正常;不规则出血时,经量少,色暗红,无血块,无痛经


2012年11月起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曾查性激素六项提示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3,睾酮升高,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效果一般。


2015年3月11日至5月4日反复不规则阴道流血,量时多时少,伴腰背酸痛,口咽干燥,带下偏多,水样,无阴痒,小便黄,大便干结,2~3天一行。舌暗红、舌尖红、苔微黄,脉细滑。


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分泌物量中,色白,宫颈光滑,宫体前位,大小正常,活动尚好,右附件增厚,压痛(+),左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B超提示:子宫大小正常,双附件区未见明显包块,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子宫直肠窝液性暗区。


中医诊断:崩漏


证型:肝郁湿热,冲任失调


西医诊断:异常子宫出血


治法:清热祛湿、调肝固冲


处方:山茱萸30克,续断、旱莲草、茜草黄芪各20克,生地黄、败酱草、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各15克,白术三七蒲黄海螵蛸各10克。7剂,每天1剂,复煎,早晚各1次温服。


【随诊过程】


2015年5月21日二诊


服药后未再有阴道流血,面色萎黄,腹胀,大便稀烂,1~2天1次,舌暗红瘀斑、苔略黄,脉细弦。


处方:续断麦芽各30克,山茱萸黄芪丹参各20克,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白术茜草生地黄各15克,海螵蛸三七陈皮各10克。10剂,每天1剂,水煎饭后1次温服。末次月经5月25日至6月4日,经量中等,未诉特殊不适。


【按语】


多囊卵巢综合征妇科疑难病之一,目前病因不明,治疗效果不佳。根据中医理论审证求因,本病责之于肾肝脾三脏,临床常分为肾虚、气滞血瘀、肝经湿热等证型,临床上许多医家拟专方随症加减治疗,其中,因肝经湿热证多见,故常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本案患者曾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后仍出现反复不规则阴道流血,欧阳教授细察之,本案病位主要在肝,认为湿热之邪流注下焦,损伤冲任二脉,开合失宜,血海蓄溢异常,可导致崩漏。但患者病情已久,不能清泻太过,法当清热祛湿治标以止血,同时调肝固冲以固本方能奏效,予安冲汤变法。其中除安冲汤外,调肝各法合用。方中以重用山茱萸收敛肝气以加强固冲任止血,以旱莲草补益肝肾、凉血止血,加败酱草图其入肝经,既能清肝胆湿热,又能祛瘀止痛,再三七蒲黄瘀血、生新血,全方攻补兼施,摄血而不留邪,药后止血效果显著。再诊,欧阳教授辨其中阳不振导致面色萎黄、腹胀、便溏,前方基础上加用麦芽陈皮疏肝健脾理气,《医学衷中参西录》提到麦芽人参黄芪白术并用,能增强运化补益之力,不至作胀满,且麦芽善舒肝气以行肾气,为疏肝健脾补肾之良品。诸药配伍,各施其职,故能收效。


安冲汤是益气固冲止血之名方、验方。欧阳教授临证多年,认为崩漏的主要病因是虚、热、瘀,临床运用时应仔细辨明病位、病性及兼症,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以安冲汤灵活加减化裁,能取得理想疗效。

关联词条:

  • # 安冲汤
  • # 新中医杂志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来源:全国名中医欧阳惠卿工作室,本文内容节选自《欧阳惠卿活用安冲汤医案3则》,作者:冯倩怡 黄洁明 欧阳惠卿,《新中医》2018年2月第50卷第2期】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