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常用中成药——艾附暖宫丸[史欣德]

求道

浏览:517

时间:2023-09-17

【药品性质】非处方药。

方剂组成】艾叶炭、醋炙香附、制吴茱萸肉桂当归川芎、酒炒白芍、地黄、蜜炙黄芪续断

【剂型用量】

小蜜丸:每次1袋(每袋重6g),日2~3次,温开水送服;

大蜜丸:每次1丸(每丸重9g),日2~3次,嚼碎后温开水送服。【适应人群】女性,体质偏虚、偏寒者。

【用药指征】

形貌:面色黯而无光泽,体型偏瘦。

症状:

①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血块;

痛经,小腹冷痛,热敷则缓;

③久行久站则腰膝酸痛;

④带下色白量多;

⑤神疲倦怠乏力,食欲差;

⑥婚后日久不孕

舌象:舌淡黯,苔薄。

脉象沉细弦。

【适用病症】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阴道炎、带下症、不孕症等。

【巧用活用】

①合并卵巢囊肿,月经痛甚,血块大,色紫黯者,可配桂枝茯苓丸同用。

②子宫内膜增厚明显,月经量多色紫黯,经行痛甚者,配大黄䗪虫丸同用。

【注意事项】

①子宫有热,小便色黄赤,心烦失眠的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色黄者不宜。

②气郁血瘀,胸闷肩紧、经前乳胀烦躁易怒、大便干结的月经后期、痛经不宜。

③带下量多色黄气秽者不宜。

④有感冒、腹泻等新病时停服。

⑤忌食生冷。

⑥注意保暖,尤其下肢。

【类方鉴别】

艾附暖宫丸——乌鸡白凤丸

相同症状:

体质偏虚女性的月经不调

不同症状:

艾附暖宫丸经前腹痛,月经量少色黯,平时小腹冷痛,舌色偏红乌鸡白凤丸月经量多色鲜,潮热盗汗,带下量多,舌色偏淡。

医案举隅】

1.胚胎停育(李楠医案

王某,女,25岁。结婚5年,怀孕2次,皆于3个月内停育,夫妻二人赴西医院检查,皆未发现问题,转求中医治疗。患者平素月经后期,量少色黯,小腹冷痛,四肢不温。因两次怀孕均十分困难,且发生胚胎停育,导致情绪不安,精神紧张。先予四逆散服用1周,后转服艾附暖宫丸,期间注意避孕。2个月后月经周期逐渐趋于正常,经量渐增,小腹冷痛明显减轻,手足转温。让其继续服药,可不再避孕。2个月后来电告知发现怀孕,嘱其停药,放松精神,安心养胎。后产一女,出生时体重7斤2两,现(2016年初)已满周岁。

2.痛经(郝林莲医案

林某,女,30岁,2000年3月12日初诊。经期小腹作痛10余年,喜热喜按,腰酸如折,经色淡紫,量少,平时肢冷。本次月经来潮后疼痛剧烈,持续2~3日缓解,伴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等。妇科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痛经口服布洛芬片、氟芬那酸片症状减轻,但每次月经来潮后仍剧烈疼痛舌淡苔少,脉细。辨证属阳虚内寒,治宜温补下焦。嘱其每晚临睡服艾附暖宫丸1丸。经前2天开始服温经汤,每日1剂,连服5剂。如此服用2个月经周期后,痛经得痊。(《山西中医》2009年12月第25卷增刊)

附:

方剂来源】本方出自《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子嗣方论》,原文如下:艾附暖宫丸,治妇人子宫虚冷,带下白淫,面色痿黄,四肢酸痛,倦怠无力,饮食减少,经脉不调,血无颜色,肚腹时痛,久无子息。服药更宜戒恼怒生冷,累用经验。艾叶(大叶者,去枝梗)三两,香附(去毛)六两(俱要合时采者,用醋五升,以瓦罐煮一昼夜,捣烂分饼,慢火焙干),吴茱萸(去枝梗)、大川芎(雀胎者)、白芍药(满酒炒)、黄芪(取黄色、白色软者)各二两,当归(酒洗)三两,续断(去芦)一两五钱,生地黄(生用)一两(酒洗,焙干),官桂五钱。上为细末,上好米醋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淡醋汤食远送下”

【作用原理】方中艾叶温暖子宫;香附疏肝理气,气顺则血亦顺;吴茱萸肉桂温经散寒、通脉止痛;当归川芎白芍、地黄为四物汤之组合,既能养血调经,又能活血祛瘀止痛;黄芪益气以生血;续断补肝肾,强筋骨,调血,全方益气养血,暖宫调经,总体偏于温补。

关联词条:

  • # 史欣德
  • # 艾附暖宫丸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