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瀛鳌治崩中(出血性子宫病)一例
王某,女,41岁,1965年2月下旬求诊。主诉3个月前先有闭经、过期1月后,突发阴道流血,渐次增多(倍于月经期之经血),色暗红,少腹不适,腰部酸楚,烦热口渴,心微悸,晕眩,夜眠欠实,唇舌干燥、苔黄,脉滑数。两周前在某医院妇科求治,诊为出血性子宫病(病理检查∶子宫内膜厚,呈息肉样;右侧卵巢含有囊肿之滤泡),给以注射针剂及服药均无效。诊为"血热型崩中”,治以清血热为主,兼以养阴调经止血。处以“茅地治崩汤”(自订方)∶
白茅根30g生地30g杭芍(酒炒)10g黄芩15g蒲黄(炒)6g小蓟根12g生石斛18g益母草12g椿根白皮10g阿胶(烊化)12g。另加十灰散12g水煎服。
服上方4剂后,血量大减,诸症悉缓;又服1周,崩血渐止。后以调理脾胃、补气益血法以竟其功。
余治崩中因于热者用方经验为∶白茅根、生地二药用量宜大,否则不足以挽崩中之急,黄芪用量亦宜多于其他诸味。血热重者尚可加黄连6g、黄柏10g,以加强清血热、凉血疗崩之效。在多年临证实践中体会到先贤治崩之三法符合临证现实。但又不宜拘执,重在详辨患者的体质和证候,虚实寒热及有关兼夹之病理。临床医生须多临证、多思考。
余治崩用炭类药重在“辨证用炭”,又不宜过于拘执。如气虚,加莲房炭、藕节炭、升麻炭;阴虚,加血余炭、陈棕炭、丹皮炭;阳虚,加艾炭、姜炭、百草霜(或另加伏龙肝等药);血热,加地榆炭、苦参炭、侧柏炭;血瘀,加茜草炭、艾叶炭。
治疗轻证血崩或漏下,善用简效方药∶其一为前贤用炭类药的变化方(莲房炭、百草霜、荆芥炭各6g,棕榈炭10g。共研、和匀,分2次酒调服或米饮调服);其二是《罗氏会约医镜》中的一个验方,药用艾叶、血余炭、阿胶(烊化)各15g,水煎服。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