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阳痿,或称阳萎,又称阴萎。男性未过“八八”天癸未尽之年,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坚而不持久,致使不能进行性交者,称阳痿

 

《内经》中的《阴阳应象大论》、《五常政大论》、《邪气脏腑病形》等篇,以及《诸病源候论》等书称为“阴痿”。《内经•经筋》篇称“阴器不用”、“不起”。《和剂局方》称“阳事不举”。《景岳全书》称为“阳痿”。若因年老性机能减退,如《阴阳应象大论》所云:“年六十,阴痿”,则为正常生理现象,不属病态。

 

《痿论》云:“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谓:“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入房太甚则宗筋弛纵,发为阴痿“,又将阴痿称为筋痿。但筋痿是因“肝气热,……筋膜干则筋急而挛”所致,包括的范围较广。筋痿可以包括阴痿,故二者不相等同。

 

阳痿早泄不同,早泄是欲同房时,阴茎能勃起,但因过早射精,射精之后因阴茎萎软遂不能进行正常性交。而阳痿是欲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二者病情比较,早泄较轻而阳痿重。阳痿是一切性机能减退疾病中,病情较重的一种,遗精早泄等疾病日久不愈,进一步发展均可导致阳痿的发生。

鉴别与治疗

常见证候


元阳不足阳痿阳痿阴冷腰痛,膝软,耳鸣,脱发,牙齿松动,畏寒肢冷,形体瘦弱,短气乏力,头晕目眩,面色㿠白,舌淡胖润或有齿痕,脉沉细尺弱。


心脾两虚阳痿:若心脾气虚,则心悸短气自汗面色萎黄,形体瘦弱,神疲乏力,饮食减少,脘胀,便溏,舌淡,脉细;若心脾血虚,则心悸怔忡,易惊,多梦失眠,面色㿠白,形瘦神疲,舌淡,脉细。但一般临床所见,多为心脾气血两虚之证。


恐伤肾阳痿怵惕不宁,多疑易惊,精神不振,失眠多梦,平时阴茎尚能勃起,但每同房时则焦虑不安,反致阳痿不举,舌脉往往正常。


湿热下注阳痿阳痿而兼阴部潮湿或痒痛,小便短赤,舌苔黄或厚,脉弦或数。


鉴别分析


元阳不足阳痿:元阳又称真阳。近世多认为命门之火即真阳(《肾的研究》)。“从临床看,命门火衰的病人,其病证与肾阳不足病证多属一致……可以认为命门火就是肾阳”(《中医学基础》)。故元阳、真阳、命门火、肾阳实际上可以认为是同义词。元阳不足亦即真阳不足、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类经图翼》:“命门与肾,本同一气”。肾主二阴,《诸病源候论•虚劳阴痿候》谓:“肾虚不能荣于阴器,故萎弱”,此所谓肾虚不足多指肾阳不足,亦即命门火衰,《医贯》所谓:“阳事先萎者,命门火衰也。”《景岳全书•杂证谟》也认为:“凡男子阳痿不起,多由命门火衰,……火衰者十居七八,而火盛者仅有之耳”。故元阳不足阳痿可见肾阳不足的表现(腰痛膝软,耳鸣,脱发,牙齿松动,畏寒,肢冷,短气,舌淡,脉沉)。其原因,或由于色欲过度,房室不节;或由于禀赋素弱,先天不足,而复犯房室之禁;或由于少年频犯手淫,斫伤肾气所致。治疗当以温补肾阳为主,方用右归丸赞育丹等加减。然此证虽为命门火衰不足之证,但必因精伤于前,肾阴亦为之不足。 《景岳全书》:“精盛则阳强,精衰则阳痿”,所以严格地说,该证实为阴阳俱不足之证,不过以阳虚表现为主罢了。治疗时只宜温补而切忌燥热,燥热之剂虽可暂获一时之效,但其耗伤精血阴液,后果不佳。治疗时温补之中必兼用养阴填精补血之品,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即是此意。故《临案指南医案》谓:“盖因阳气既伤,真阴必损,若纯乎刚热燥涩之补,必有偏胜之害,每兼血肉温润之品缓调之”。


元阳不足阳痿与心脾两虚阳痿:元阳不足阳痿是肾中阳气不足,故必有肾阳虚的表现。而心脾两虚阳痿乃心脾气血不足,由于用心过度,思虑积久,耗伤心脾所致。二证均为虚证,但病因、病机不同,临床表现各异,治疗方法也不相同。前者声为禀赋不足,久病及肾,或房室劳损所伤,其病在肾。后者则因用心过度,暗耗心脾所致,《素问阴阳别论》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即指此而言。心之气血不足,则表现为心悸、气短、自汗多梦健忘等症状,脾气不足则面色㿠白不华,身体倦怠乏力,消瘦,纳呆,便溏,唇淡,舌白,脉细。心脾气血既虚,后天化源不足,则先天肾气不充,肾之精气衰减,则肾阳无以温煦,故阳痿之症作。此时治疗宜补益心脾,若使中焦脾胃气盛,后天化源充足,则心血充、肾气盛,阳事亦兴。方用归脾汤大补元煎等加减。


元阳不足阳痿与惊恐伤肾阳痿:二证其病均在肾,前者为肾气耗伤命火不足,病积日久,而见虚损不足之症。后者乃卒遭惊恐,《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谓“恐伤肾”,《内经知要》注云:“恐则阳痿”,《本神篇》又谓:“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痠痿厥”,《类经》注云:“痿者,阳痿之痿”。初病往往无肾气不足之症,病久则见骨痠、肢冷、遗精等虚损不足之症,进一步发展可为元阳不足之阳痿证。因为病由惊恐所得,故怵惕不宁,心悸不安,每同房时则疑虑重重,遂致阳痿不举。治疗应安神定志,方用定志丸加减。


湿热下注阳痿:其人素体肥胖多湿,加之饮食厚味,或嗜饮醇酒,致使阳明湿热内蕴,“阳明虚则宗筋纵”(《痿论》),不但阳痿不举,下肢也沉重痠软,或兼阴部出汗,痒痛,小便黄赤舌苔黄,脉弦等下焦湿热症状。治宜清热胜湿,方用柴胡胜湿汤,龙胆泻肝汤加减。


阳痿一症虚证居多而实证为少,实证易治而虚证难愈。虚证之中又以下焦元阳不足之阳痿为多,治宜温补肾阳,兼用养阴填精补血之品,以缓图功,方能取效。至于积思日久,精血内耗,导致心脾两虚之阳痿证,则当补益心脾。湿热下注之实证,清泄湿热之剂不可久服,中病即止,否则易发生凉遏冰伏、阴寒内盛之弊。近世多用虫类药物治疗虚证阳痿,如蛛蜂丸等,疗效尚属满意。

文献与评述

《慎斋遗书•阳痿》:“一人二十七八,奇贪鳏居,郁郁不乐,遂成痿证,终年不举。温补之药不绝,而病日甚,火升于头,不可俯,清之降之皆不效,服健中汤稍安。一日读本草,见蒺藜名一旱草,得火气而生,能通人身真阳,解心经之火郁。因用斤余,炒香,去刺为末,五日效,月余诸证皆愈”。

 

《沈氏尊生书•前阴后阴病源流》:“失志之人,抑郁伤肝,肝木不能疏达,亦致阴痿不起。宜达郁汤升麻柴胡、川茸、香附、刺疾藜、桑皮、橘叶加菖蒲、远志、枸子、菟丝子”。

 

古今医案按阳痿》:“一少年新婚,欲交媾,女子阻之,乃逆其意,遂阴痿不举者五七日。”

  • 杨牧祥清利湿热治愈“阳痿”一例
    牛某,男,39岁,已婚,某市外贸局干部。初诊∶1997年8月27日。主诉及病史∶患∶“阳痿”半年,经治无效来诊。自述半年来性欲减退,阴茎举而不坚,近两月来房事全无。诊查∶阴囊潮湿浸衣,健忘,咽干,大便...

    求道

    畅读VIP

    133

    0

  • 阳和汤治阳痿案(彭世桥 洪彪)
    陈某,男,25岁,1988年12月17日就诊。玉茎举而不坚,不能同房半年余。病由婚后一周,房后冷浴而发。曾服甲基睾丸素、男宝、雄狮丸、金匮肾气丸等无效,改服桂附地黄汤数剂初尚小效,继亦罔然。现症:阳痿...

    白术

    签约讲师

    四君严选

    畅读VIP

    225

    0

  • 体质辨识治疗阳痿一则(陈星谕)
    张某,男,35岁,2024年6月10日首诊主诉:勃起不坚1年余现病史:勃起不坚1年余,能插入,但中途容易疲软,无余明显不适。曾在外院多次诊治,曾予以他达那非、六味地黄丸等治疗,效果未见明显改善。一般情...

    求道

    畅读VIP

    218

    0

  • 刘英杰:阳痿病的中医治疗
    阳痿是指男子青壮年时期,由于虚损、惊恐或湿热等原因,引致宗筋失养而弛纵,使阴茎痿弱不起,临房举而不坚的病症,中医对阳痿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  【理论依据】  《黄帝内经》把阳痿病称为“...

    求道

    畅读VIP

    369

    0

  • 《辨证录》阳痿五脏辨证用药浅析及应用体会
    “阳痿”, 是指男性在性生活时阴茎不能勃起或虽能勃起但勃起不坚无法插入阴道进行性交的一种病症, 现代医学称为勃起功能障碍 (ED) 。引起阳痿的原因很多, 有资料认为精神方面的因素占90%以上。中医学...

    求道

    畅读VIP

    369

    0

  • 五积散治阳痿案(余浩)
    C男士,30岁,初诊时间不详,阳痿,晨勃无力,喜欢晒太阳,伴胃纳差一年余,舌苔白,厚腻(近咽喉部特别明显),两关尺以下脉郁、滑,舌下静脉曲张。予五积散加减:陈皮6克,半夏15克,茯苓20克,炙甘草8克...

    求道

    畅读VIP

    430

    0

  • 周慎斋用白蒺藜治阳痿
    周慎斋治一人,年二十七八,奇贫,鳏居郁郁不乐,遂患阳痿.终年不举。温补之药不绝,而证日甚,火升于头,不可俯,清之降之皆不效,服建中汤稍安。一日读本草,见蒺藜一名旱草,得火气而生,能通人身真阳,解心经之...

    求道

    畅读VIP

    371

    0

  • 秦云峰 补精益气方
    组成:紫河车10g、制首乌10g、仙茅15g、仙灵脾15g、牡蛎30g、黄芪20g、车前子15g、复盆子10g、菟丝子15g、五味子10g 、杞子10g、丹参15g等15味药。功能:补肾壮阳,益精滋阴...

    求道

    畅读VIP

    1048

    0

  • 徐福松教授辨治阳痿经验
    阳痿,现代医学称之为勃起功能障碍(ED),是男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研究表明,40~70岁男性中患有不同程度勃起功能障碍的比率高达52%。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5i)以其有效率超过了80%、性交成...

    求道

    畅读VIP

    430

    0

  • 李辅仁:四仙酒
    【组成】仙茅15g,仙灵脾10g,威灵仙15g,炒三仙15g,枸杞子15g。【功效】益肾壮阳。【主治】早泄、阳痿,肾气不足证。症见腰酸腿软,食欲不振,饮食减少等。【用法】将上药煎30分钟,过滤去渣,澄...

    求道

    畅读VIP

    598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