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牧祥清利湿热治愈“阳痿”一例
牛某,男,39岁,已婚,某市外贸局干部。
初诊∶1997年8月27日。
主诉及病史∶患∶“阳痿”半年,经治无效来诊。自述半年来性欲减退,阴茎举而不坚,近两月来房事全无。
诊查∶阴囊潮湿浸衣,健忘,咽干,大便稍干,排出不爽,舌质略红,苔微黄厚腻,脉缓乏力,西医诊为“性神经衰弱”。
辨证∶湿热郁蒸,注于宗筋。
治法∶清热利湿,宣气起阳。
处方∶用三仁汤加减∶薏苡仁30g、白蔻仁、炒杏仁、川厚朴、清半夏各10g、滑石(包煎)15g、木瓜10g、猪苓10g、栀子10g水煎温服。
二诊∶调治7剂后,阳事渐兴,性欲渐增,但恐失败,未敢合房,囊湿亦减,苔薄白微腻,脉缓少力。
三诊∶因虑及阳气久困、阴精或亏,上方加淫羊藿、鹿角霜各10g,继服7剂。
四诊∶病情大见好转,精神亦佳,记忆力增强。因感药效颇佳,再服原方7剂,房事欣悦。诊察舌苔薄白,脉缓有神,知其湿热已退;继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以善其后,并嘱其节制房事。
【按语】杨老临证问诊,常以“便感”作为湿阻气机之旁证。叶天士曾以“粪燥为无湿”而立论,专以“大便溏”作为湿温病“邪未尽”之征,但非绝对。盖因湿热合病之时,常有湿重于热、热重于湿以及湿热并重之不同,而大便质地可偏软或偏硬,故察湿问便,当重便感,即以大便排出不畅为准。治疗时,妙用“三仁”宣上、畅中、渗下;木瓜、猪苓、滑石、栀子清利湿热,厚朴、半夏既助行气化湿之功,又以其辛苦性温,监制它药寒凉之性,以免碍湿。诸药合用,气机得畅,湿热自除,阳痿则愈。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