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圣惠》卷五十:半夏

处方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诃黎勒皮2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醋咽,胸中气塞,食饮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五十:半夏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干姜半两(炮裂,锉),石膏2两,人参1两(去芦头),栝楼根1两,桂心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吴茱萸半两(浸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饮食喜噎。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个,小麦、小豆各50粒,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五十一:半夏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防风半两(去芦头),大腹皮半两(锉),麦门冬3分(去心),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赤茯苓3分,白术3分,桔梗3分(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前胡3分(去芦头),人参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溢饮,胸隔痰壅,头痛呕逆,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一

汉·《伤寒论》:半夏

出处

半夏散,出自汉·《伤寒论》。本方汤剂,名“半夏汤”。

组成

半夏桂枝、炙甘草

用法

上药各等分,研末,每用3~5克,开水冲服。汤剂,每用9克,水煎服。

功效

涤痰开结,散寒止痛。

主治

主治咽痛,伴恶寒,气逆,欲呕,痰涎多,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白血病化疗性消化道反应等病症。

1.慢性咽炎:应用半夏散及汤加味治疗寒凝痰结型慢性咽炎33例,与口服克拉霉素治疗27例作对照,疗程10日。以咽痛消失,咽干、咽痒、干咳减轻或消失,咽部黏膜无充血,淋巴组织恢复正常,滤泡消失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70.3%。(《陕西中医》2014年第8期)

2.白血病化疗性消化道反应:为防治白血病化疗性消化道反应,治疗组54例于化疗前30分钟应用半夏神阙穴位敷贴,对照组55例于化疗前30分钟静脉推注盐酸恩丹西酮,两组均每日1次,持续至化疗结束。止呕有效率按(完全缓解例数十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计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32.73%。(《中国中医急症》2013年第7期)

方解

章虚谷云:“少阴之脉,其直者上循喉咙,外邪入里,阳不得伸,郁而化火,上灼咽喉,仍用辛温开达,使邪外解,则内火散,此推本而治之。若见咽痛而投寒凉,则反闭其邪,必致更重。”方中半夏辛温涤痰散结;桂枝通阳散寒;蜜炙甘草调和药性,缓痛。诸药合用,客寒夹痰之咽喉疼痛,迎刃而解。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少阴咽干呕逆、慢性窦道、郁热口疳等证属寒凝痰结的病症。

方歌

半夏散及汤方并,桂草半夏等分用,桂枝甘草证咽痛,当知不是少阴病。

摘录
汉·《伤寒论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