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Dài Mào

别名

瑇瑁(《开宝本草》),蝳蝐(《桂海虞衡志》)。

来源及植物形态

玳瑁,始载于《本草拾遗》,原名蝳蝐。为龟科动物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 L.背部的甲片。产于海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以及台湾省等沿海地区。


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 L.

采制

全年均可捕获。捕得后,将其倒悬,用沸醋浇泼,其甲即能逐片剥下,去净残肉,洗净。


炮制:刷净泥土,用温水浸软后,切成细丝或研成细粉。

性味归经

性味:甘咸,寒。

①《开宝本草》:"寒,无毒。"

②《品汇精要》:"味咸,性寒。"

③《纲目》:"甘,寒,无毒。"


归经:《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镇惊。治热病惊狂,中风,谵语,痉厥,小儿惊痫,痈肿疮毒。


1.玳瑁味甘咸性寒,入心肝二经,具有平肝定惊,兼有清热解毒作用。故对温热病急惊风阳亢火盛所致的壮热、神昏、谵语、痉厥,以及中风阳亢等证,均可应用。治温热病之神昏痉厥,常与水牛角牛黄冰片等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至宝丹。治中风不语,可与丹砂雄黄、白芥子、麝香安息香为丸服,如《圣济总录•卷七•中风失音玳瑁丸。亦可与牛膝地龙石决明羚羊角等同用。据《中国动物药》,民间多单味用玳瑁治疗大人、小儿之高热神昏与惊痫痉厥。


2.本品能平抑肝阳,治肝阳上亢之头目眩晕心烦可用,并常配龟甲、生牡蛎生地黄等。


3.本品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痘毒、疔疮、痈肿疮毒等症。治痘毒,如《本草纲目•卷四十五•蝳蝐》引《灵苑方》即以本品与犀角(现水牛角代)配伍,磨汁服。若痘疮黑陷,如《痘疹论》则配以犀角(现水牛角代)磨汁一合,入猪心血少许,紫草汤五匙,和匀温服,以解其毒。若药物过敏引起的皮疹、瘙痒难忍,可用冷开水研磨,局部外涂。


此外,研细末黄酒冲服,可以治腰腿疼痛;与露蜂房等配伍,近试治肝癌获效。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9-15g;或磨汁;亦可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注意:虚寒证无火毒者禁服。

各家论述

①《食性本草》:"疗心风邪,解烦热。"

②《日华子本草》:"破症结,消痈毒,止惊痫。"

③《纲目》:"解痘毒,镇心神,急惊客忤伤寒热结,狂言。"

按语备注

警告:捕捉动物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