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乳癖(乳腺增生)——郭诚杰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587

时间:2020-11-26

姚××,女,40岁,工人。时年5月6日初诊。


主诉:双乳疼痛伴有肿块6年。


病史:患者6年前人工流产后,月经失常(多错后),自觉双乳逐渐增大,约1年后,两乳开始疼痛,经某医院肿瘤科诊治,服当归片及其他中药,并注射土贝母、蟾蜍等针刺疼痛有所缓解,但停药后疼痛又渐加重。近3年来每次经前15天自感舌尖发麻,舌根强硬,两颌下淋巴结肿,经期第2~3天夜间,口中有咸味即开始心烦约1小时,吐出血液约10ml,经服中药吐血愈,但觉小腹胀满,停服中药,小腹胀满减轻,但吐血复前,如此反复近2年之多。现月经不规则,并在经前,生气,劳累后两乳疼痛加重,伴有前头痛,入睡困难,多梦、目眩耳鸣,咽干,腰膝酸软,胸胁胀满口苦等症。10年前曾患肺结核,慢性结肠炎


检查:形体消瘦,神情可,舌质红而少津,苔薄白,面色无华,口腔齿龈粘膜无异常。胸廓对称,双乳呈杯型对称,乳头乳晕及皮色无异常,乳头无溢液,右乳外上象限扪及4.5×3.5平方cm大的片状包块,压痛,左乳外上象限扪及4.5×3.5平方cm大的片状包块,质中硬,边界尚清,活动可,表面较光滑,颈液下淋巴结增大,肝脾未扪及,心肺无异常,脉弦细。


诊断:乳癖(乳腺增生),肝肾阴虚、胃失和降型。


治疗:滋肾养肝,和胃降逆。


取穴:天宗(双)、肩井(双)、肝俞(双)、屋翳(双)、膻中外关(双)。


配穴:肾俞太溪三阴交


操作:以快速进针用提插捻转得气后,用补虚泻实手法,留针30分每隔5分针行针1次。


连针5个疗程,先后约3个月之多,经前两乳房疼痛消失,经检查双乳包块缩小为0.5平方cm,无压痛,经后口干无异味,心不烦,吐血停止但尚有咽干、入睡困难、腰痠等症。两年后随访,双乳疼痛肿块消失,口腔再未出血,自感身体健壮无他病,并坚持慢跑锻炼。


按语:患者平素性急易怒,郁而化火,正值经前,冲任脉盛,气血随胃经上逆而壅遏不通,致乳房胀痛有块。胃气不降久积于上,导致胃火上炎,薰蒸口齿,齿络受损而溢血及头痛而热,肝火久盛必耗肝阴,肝肾同源,故出现咽干、耳鸣、目眩、多梦及腰膝痠软等肝肾阴虚之证。故选上述穴位天宗虽为小肠经穴,但临床有治乳房疾病之功效;肩井为足少阳经穴,可疏畅胆经经气,肝与胆相表里,通过表里经作用而舒畅肝气肝俞为肝经之背俞穴,有调达肝气的作用。屋翳畅胃经经气,因胃脉贯乳,该穴又居乳上,可直接作用该部。膻中居两乳之中,又为上气海,故有宣散胸部气机之功。外关三焦之络穴,不但有理气作用,还有解除胸胁胀痛之苦。故上穴有舒肝理气通乳止痛之效。加肾俞太溪以滋肾阴、使肝木得以滋养调达。加三阴交以调经通畅冲任,使冲任之气下行,故经来不上逆而口中血止。


该病已达4年之久,先后经数医院诊治,双乳疼痛时轻时重,口腔出血与小腹胀满反复出现且逐渐加重。经中医辨证施针,坚持近3个多月的治疗而痊愈。




胡某,女,31岁,医生。1976年6月20日初诊


主诉:双侧乳房肿块4年,逐渐增大伴胀痛2月余。


病史:4年前休息时自觉双乳胀满不适,自己触及双侧乳房外上部各有约2cm×2cm的包块。当地医院诊断为乳腺增生病。


近2个月来,因工作不顺,心情郁闷,乳房出现胀痛,肿块渐渐增大,经前10日左右即感乳房胀痛加剧,月经过后胀痛略减,肿块较经前略小,但下次月经来潮前如故。


一周前因琐事与其丈夫发生口角,连续3天情绪不佳,加之近期工作劳累,两乳胀满疼痛难忍,来诊。


刻下:精神不振,面色润而略黄,双乳胀痛,触之有肿块,胸胁、小腹胀满,月经量少,色暗红有血块,舌红少津苔薄白,脉弦细。


专科检查:乳头无溢液,双乳外上象限与内上象限各触及有6cm×6cm×3cm包块,边界尚清,质中度,活动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诊断:乳腺增生


辨证:肝气郁结,气血阻滞,致痰湿凝滞成核,结于双乳,证属肝郁型。


治则:疏肝理气散结


治疗:甲乙配穴针刺法


主穴:甲组—天宗 肩井 肝俞

           乙组—屋翳 膻中 足三里


配穴:外关 阳陵泉


刺法:天宗穴-针尖呈25°向外下刺入1.5寸,局部有胀重感;肩井穴-针尖向前平刺1寸,局部有胀麻感,并向肩臂放散;肝俞穴-针尖呈45°向下刺入1寸,局部胀麻感明显,并向下放散;屋翳穴-尖以25°刺入1.5寸,局部有胀感;膻中穴-针尖向下平刺1寸,局部胀感明显,针感可向双乳扩散;足三里穴-直刺1.5寸,局部有胀感;外关穴-直刺1.0寸,针感可向上传导;阳陵泉穴-直刺1.5寸,局部有胀感。


上两组穴位每日交替使用,每次留针20分钟,8次为1个疗程。


1976年6月28日二诊

双乳疼痛明显好转,扪及左右乳房肿块减小变软,左乳外上象限2cm×2cm包块变软,右乳外上象限3cm×2cm×1cm包块无压痛,月经前无不适感。疗效显著,患者信心大增,继针。


1976年7月22日三诊

经四个疗程治疗,经前乳房再未有胀痛,双侧乳房外上象限之包块消失,患者愈,一切复常。


今日所获 


郭老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在于肝失疏泄,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肝经行乳旁及两胁肋,若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则气血运行不畅,肿块发于乳房。


本例患者病程已4年之久,近数月来包块明显增大至6cm×6cm×3cm,且经前疼痛加重,触压也痛,引起重视而治疗。


根据“乳癖”病因在肝的特点,郭老在组穴配方上“从肝论治”,主穴上分为甲乙二组,两组穴位共奏疏肝理气,补益气血,散结止痛之功。


 解穴


甲组:天宗为小肠经穴,是临床治疗乳疾的经验效穴;肩井隶属胆经,肝胆互为表里,针刺本穴可舒肝胆之气;肝俞为肝之气血转输聚集于背部的穴位,有调畅肝气之功。


乙组:屋翳足阳明胃经穴,因胃脉贯乳,该穴又居乳上,可畅胃经经气又可直接作用于乳;膻中处两乳之间,又名“上气海”,有宣通胸部气机之作用;足三里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可宣畅阳明经气的作用,并有养胃健脾之功,脾胃为后天之本,如脾胃健运,气血充盈,不但可以加强抗病能力,而且可以防止肝火犯胃。


配穴:外关三焦经之络穴,理胸胁之气、止痛和胃效著;阳陵泉足少阳胆经合穴,有疏肝利胆之功,肝胆互为表里,以增疏肝解郁之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针法操作中,每次针刺肩部或上肢穴位时,应取得感传沿经脉上至肩,下传手指的针刺效应。


关联词条:

  • # 乳腺增生
  • # 郭诚杰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