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百会—隐白对穴临床应用(吕景山)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424

时间:2020-11-10

【单穴功用】 


百会,又名三阳、五会、岭上、维会、天满、巅上、泥九宫。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图1),为督脉经腧穴。头为诸阳之会,本穴又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交会穴,又可主治百病,故名百会。本穴具有清热开窍、健脑宁神、回阳固脱、平肝息风、升阳举陷之功。用于治疗头痛眩晕、中风、口噤不开、言语謇涩、半身不遂、尸厥、昏迷角弓反张心烦惊悸健忘失眠、癫证、狂证、痫证、脏躁破伤风急惊风、耳鸣、耳聋、鼻塞不闻香臭、脱肛阴挺子宫脱垂)、崩漏。 


隐白,又名阴白、鬼垒、鬼眼。在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图2),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出,为井木穴,水为木之母,本穴又为子穴。隐白之“隐”,有潜藏孕育之义,“白”为金色,指上接手太阴肺经而言,即金隐于上,有脾母孕育肺子之意,生金荣肺,酸甘化阴之功,故名隐白。本穴具有扶脾益胃、温阳救逆、调和气血、启闭开窍、急救苏厥、清心定志、镇静安神、升举下陷、收敛止血之功。用于治疗尸厥、惊风、失眠梦魇、腹胀、气喘、热病鼻衄、胸中烦热、呕吐、暴泄、不欲饮食、尿血便血崩漏。 


【伍用功能】 


百会位于巅顶,内为元神之府(脑之所居也),故可醒脑开窍,镇静息风,以治脑源性疾病(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硬化症),以及各种脑炎后遗症;隐白位于趾内侧端,为脾经井穴,按“井主心下满”“病在脏取之井”的道理,它可以疏肝理气,和胃除满,调理气血,开窍醒神,苏厥救逆。百会有升阳举陷之功;隐白有升举下陷之力。二穴伍用,一上一下,相互为用,醒脑开窍,回阳救逆,升提举陷之力益彰。



 图1 百会穴 



图2 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穴 


【主治】 


1.尸厥,古病名。厥证之一。出自《素问·缪刺论》等篇。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状如昏死的恶候。或兼见手足厥冷,肌肤粟起,头面青黑,精神恍惚不宁;或错言忘语,牙紧口噤,头眩晕倒,呼吸低微而不连续,脉微弱如绝等症。 


2.气厥,是指因气机逆乱而引起的昏厥。临床上有气虚、气实之别。气虚而厥,症见眩晕昏仆、面色白、汗出肢冷、脉微弱等;气实而厥,症见猝然昏仆、胸膈喘满、脉弦滑等症。 


3.中风诸症。 


4.阴挺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证属气虚下陷,收摄无力者。 


5.脱肛,多因气虚下陷,或湿热下注大肠而致肠头突出肛门,老人、小儿多患。 


6.崩漏(子宫出血)诸症。 


【操作法】 


百会: 


正坐,于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另一种取穴方法是,取穴体位同前,在头顶正中,从两眉头中间向上量1横指,直到后发际边1/2的地方,就是本穴(图1)。沿皮刺0.2~0.3寸;灸10~30分钟。 


隐白: 


正坐垂足或仰卧,于趾趾甲内侧缘线与基底部线之交点处取穴。直刺0.1~0.3寸,亦可三棱针点刺放血,或麦粒灸3~7壮。 


【经验】 


百会隐白伍用,出自《杂病穴法歌》:“尸厥百会一穴美,更针隐白效昭昭。”吕老体会,治虚证者,针刺用补法,重灸,灸至肢温,汗收,脉起为度。亦可选用麦粒灸,当点燃一壮,若有痛感时,用大拇指快速向下按压一下,然后再点一壮,直至灸完预定的壮数为止。近年来,每遇妇女子宫功能性出血,常守此法为治,可收意外止血之效。治疗实证、中风闭证时,针刺用泻法,亦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关联词条:

  • # 百会
  • # 隐白
  • # 吕景山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