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邓铁涛教授调脾护心法治疗心肌梗死经验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267

时间:2020-09-16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中医无心肌梗死这一病名,但在古代医籍中却有很多类似病证的记载。《素问·藏气法时论》日:“心痛者,胸中痛,胁下痛,背肩胛问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日:“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素问·痹论》日:“心痹者,脉不通。”这些描述均与心肌梗死的症状相似。当前西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则是尽早开通梗死的血管,恢复冠状动脉血液供应,采取的方法有静脉溶栓、PTCA(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CABG(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医治疗重在辨证。现将邓铁涛教授治疗此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


邓教授认为本病与患者年龄、生活习惯、工作性质及素患夙疾有关,多发生在40岁以上人群,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明显增加。心梗患者约80%有夙疾,而合并有高血压者最多,糖尿病和慢性支气管炎者次之。邓教授认为岭南土卑地薄、气候潮湿,患者多因恣食膏粱厚昧、劳逸不当、忧思伤脾,使正气虚耗,或年老体衰,脏气亏虚,致脾胃运化失司,聚湿成痰,痰浊阻塞胸隔,胸阳不宣,则导致血脉凝聚不畅,血管阻塞。此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80%以上是从事脑力劳动者。由此可见,高龄体虚、嗜食肥甘烟酒、劳逸失度及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2、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


邓教授认为本病当属本虚标实。本虚是气、血、阴、阳亏虚,标实是血瘀、痰浊、寒凝、气滞,其中又以气虚痰瘀为主要病机。其病变部位主要在心,属心脉痹阻不通之证。因痰浊瘀阻于心之脉络,闭塞不通,血行不畅,心失所养而发。由于长期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逸失调、肝肾亏虚等使心之气血阴阳不足及肝脾肾功能失调,致使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病理产物阻于心脉。在情绪激动、劳累过度、饱餐、寒冷刺激等诱因作用下,使心脉闭塞而发。如不及时救治,短时问内可致心阳虚衰、鼓动无力,而发为心衰、脱证等危候,死亡率极高。“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虚则上述因素才起作用。正气内虚包括五脏之虚,但本病是因心阳亏虚,心阴受损,以致“心痹者,脉不通”。


心虚的特点:心主火,意味着人体能源之所主,心搏一停,其他系统也随之逐渐死亡;实,主要是痰和瘀。故此,邓教授提出“痰瘀相关”论,认为痰是瘀的初期阶段,瘀是痰的进一步发展。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以气虚痰浊型多见。此外,邓教授还认为气滞可导致血瘀,气虚亦可致瘀。因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流行。现代血流动力学认为血液的推动力是影响流速、流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与中医所说的气的作用很相似。联系到胆固醇在血管壁内膜下的沉积,似可相等于痰引起的病证。血管内的粥样硬化斑块进一步发展,便会影响血液的流通,产生中医所谓的瘀。冠心病的早中期以痰证最为常见,而中后期至心肌梗死时,则以瘀证为多。


3、急性心肌梗死的舌苔变化


邓教授认为薄白苔常见于早期或恢复期,主气虚,一般病情较轻,预后较好;厚腻苔多见于急性期,为痰浊明显,病情较重;紫暗苔、瘀斑舌为血瘀,反映瘀血与高凝、高黏、缺氧等有关;淡暗舌或兼舌体胖有齿印者,多为气虚血瘀;初起见薄白苔或薄黄苔,其后转变为厚腻苔者,则病情常明显由轻变重;厚腻苔始终不退者,多示病情危险;舌质光红,阴津欲脱,提示预后不良。


4、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邓教授主张以治标为主,以攻瘀为重点,同时治本。心肌梗死的发生是标病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切治疗措施都应着眼于“通”,心脉得通,病才得愈。痰瘀闭阻与正气内虚常同时并见,并且互为因果,息息相关。所以通法与补法是治疗此病不可分割的两大原则。“通”,有芳香开窍、宣痹通阳、活血化瘀等法;“补”,有补气、温阳、养阴等法。临床是先通后补,还是先补后通,通多补少,或补多通少,或一通一补,或通补兼施,均应根据证型具体情况权衡而定,不能只知补虚,而忽视疏导痰瘀,也不能一通到底而不予固本扶正。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数有剧烈心绞痛,故通脉止痛是抢救的首要步骤。一般可用冠心苏合丸1~2枚嚼服;若阴虚或有内热者不宜用苏合丸,可用人工牛黄冰片各0.4g,麝香0.2g,同研末含服。治本方面,邓教授主张以调脾护心法治疗。本病虽为心病,但五脏相关,心气不足,心火受挫,火不生土,脾土受损,脾不养心,反而加重心气虚。脾主升运,能升腾清阳,从根本上起到益气养心之效,故邓教授强调补益心气重在健脾。此外,脾胃健运则湿不聚、痰难成,亦为除痰打下基础。除痰法在治冠心病的过程中是一种通法,是针对标实而设的,通过除痰可以通阳,有利于心阳的恢复,这又有寓补于通之意。


在临证用药上.邓教授用温胆汤加减自拟冠心方:橘红6g、法半夏10g、云苓12g、甘草5g、枳壳6g、竹茹10g、党参15g、丹参12g、稀莶草10g。温胆汤能除痰利气,条达气机,方中不用枳实而用枳壳是取其宽中下气,且其力缓不致耗气伤阴。因本病是本虚标实之证,故加党参益气固本,标本同治,不但补益了心气,而且可使“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该方用党参一般不超过18g,多用反致补滞,不利于豁痰通瘀。补气喜选用黄芪、五爪龙,甚者加吉林参或高丽参10~18g另炖服;活血通瘀喜用失笑散;痛甚者加田七末或云南白药;兼阴虚者可合生脉散,另以西洋参10~18g炖服;兼高血压者加珍珠母、草决明等;兼脾虚者合四君子汤;兼高脂血症者加山楂、首乌、麦芽;兼肾阳虚者加淫羊藿;兼血虚者加黄精桑寄生鸡血藤。随证加减,灵活运用。

关联词条:

  • # 心肌梗塞
  • # 邓铁涛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