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文仲渝:读书感悟

求道

浏览:137

时间:2025-04-13

一、钱乙“脾主困”学术思想
儿科之鼻祖——北宋医家钱乙特别重视小儿脾胃病,提出小儿脏腑柔弱、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生理特点。特别在小儿脾胃方面提出了“脾主困”的重要学术思想。认为脾胃病的证候特点是脾气困遏,运化失职,升降失司。《小儿药证直诀·五脏所主》云:“脾主困,实则困睡,身热饮水,虚则吐泻生风。”困乃困阻、疲乏之义,困阻属实,疲乏属虚,脾主困既包括了小儿脾胃病胃热盛迫,脾为湿困,饮食停滞等实的一面,又包括了脾胃虚弱,饮食不振等虚的一面。由此可见,脾主困较好地概括了小儿脾胃病的病理特点。这一观点,后世万全王肯堂、薛己等皆相沿用。针对小儿脏腑柔弱,“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生理特点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钱乙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创制了许多治疗脾胃病的有效方剂。如:七味白术散益黄散泻黄散异功散等。七味白术散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为基础,健脾益胃,促进脾胃消化功能;加入藿香木香等芳香之品以调理气机;配合葛根甘淡升清之品,鼓胃气上升而使津液上承以除烦渴,从而达到养胃升津的目的。用来治疗小儿脾胃虚弱,津液耗损,虚热作渴,肌肉消瘦异功散亦以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为基础,由于加味不同使功效相殊。此方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陈皮一味以收补而不壅、补而不滞之功,更适合治疗小儿脾胃病。《小儿药证直诀·下卷·诸方》中说:“异功散温中和气,治吐泻不思乳食,凡小儿虚冷病,先与数服,以助其气。”钱乙自制的益黄散,又名补脾散,以陈皮青皮诃子肉、炙甘草丁香组合,温中化湿,理气悦脾,不用一味补药,而名曰“补脾、和脾、和胃”,寓意深刻。脾喜燥而恶湿,湿困脾胃则不思饮食,湿伤则为肿为黄,吐泻不止。钱乙用此方燥湿健脾,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腹痛泄利,不思乳食,呕吐腹胀,神疲面黄等脾虚湿困之证。
二、万全“小儿五脏有余不足”论
万全,号密斋,明代著名儿科学家,祖传三代名医,皆精儿科。万全潜心《素问》、《灵枢》,师承家业,荟萃众长,学验俱丰。一生著述鸿富,他把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经验融会贯通,并总结了100多首家传验方。特别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所处之方简便实用,效验价廉,对儿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通过读书,我对万全关于 “小儿五脏有余不足”论有以下感悟。万全提出“小儿五脏有余不足”的观点是对钱乙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万全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所谓“有余”、“不足”,非经云虚实之谓,而是指小儿本脏之气。“肝属木,旺于春,春乃少阳之气,万物之所资以发生者也。儿之初生曰芽儿者,谓如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方长而未已,故曰肝有余,乃阳自然有余也”,故肝常有余也。“肝司木气,儿之初生,所饮食者乳可,水谷未入,脾未用事,其气尚弱,故不足。不足者,乃谷气之自然不足也”,故脾常不足。心常有余因“心属火,旺于夏,谓壮火之气也”。肺常不足乃缘“肺为娇脏,难调而易伤也”。肾常不足是由于“肾主虚者,此父母有生之后,禀气不足之谓也”。万全这一学说意在说明小儿既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一面,又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一面,这对小儿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由于小儿心肝有余,病理上常心肝风火同化,实热动风之证多见;小儿乃“纯阳”之体,感邪后易从热化,同时神气怯弱,邪易内陷心包,导致心火上炎,肝风心火交相煽动,耗伤真阴,使筋脉失养而动风。临证多见壮热、惊悸抽搐昏迷,甚至有角弓反张等有余之症。同时肝病每能影响其他脏腑,发生乘土、刑金、冲心、耗肾之病变出现吐泻、夜啼、多动等症。小儿脾常不足,易被饥饱寒热所伤,万全云:“饱则伤胃,饥则伤脾,热则伤胃,寒则伤脾。”同时“幼儿无知,口腹是贪,父母娇爱,纵其所欲,是以脾胃之病视大人犹多也”。小儿肺常不足,易为邪气痰浊和异物所伤。肌肤娇嫩,藩篱疏薄,则邪气从肌表而入,使娇脏受损。小儿脾常不足,痰湿内生亦可伤肺。故万全云:“天地之寒热伤人也,感则肺先受之。”肾之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基,小儿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肾之精气相对处于不足状态,发生病变也多以禀赋不足之病为特征。故万全曰“肾主虚无实”、“肾者,元气之主,肾虚则为禀赋不足之病”。鉴于此,万全告诫我们:“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肾主虚,亦不足也。故小儿之病,惊风属肝,疳痨属脾,胎气不足属肾。上医治病,必先所属而预防之。故曰:不治已病治未病。”
万全的“小儿五脏有余不足”论,为我们后世医家临床辨治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

文仲渝,主任医师,重庆市名中医。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曾先后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全国中医儿科临床进修班学习共2年。被选拔为首批全国名老中医经验继承人,

关联词条:

  • # 文仲渝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