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裕光传(方震宇)
戴裕光,生于1937年,北京市人。早年就读于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首届六年制本科,师承北京名老中医祝谌予、秦伯未、任应秋等。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同年分配到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医科工作,历任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1988年调任本院中医科主任、中医教研室主任。
戴裕光教授是全军著名中医药学家,临床涉猎内、妇、儿多科,尤其在中医内科杂病方面多有心得,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他认为学习当精博结合,要勤、学、恒、思、悟;临证重视整体体质,强调天地人参;用药强调动静结合,寒温并用;形成了给邪找出路、用补必泻的独特思路;提出治疗脾胃病以畅达气机为先;顾护阳气,脾肾为先;益精补阴,肝肾为本等原则。临证中善用经方,师而不泥,不拘陈法,革旧鼎新,广收博采,轻廉有效,常用拟方、效方从方剂学方向体现其学术思想和用方原则。
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5年。在中医内科临床常见病、疑难重症的诊治方面造诣颇深,尤其以中医肝胆、脾胃、妇科等疑难病最为擅长。戴裕光在《重庆名医证治心悟》中回忆初涉临床时,观摩某位何姓医生诊病,所治的门诊病人中以20-50岁左右的妇女为多。问其服药之后的效果则常说:“服何医生的药舒服。”后留意于何医生处方,大多是疏肝理气药如柴胡、青皮、枳壳、香橼、香附、陈皮、木香等;养血活血药如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等;另一部分必用之药,乃养肝肾、益肝阴、补肝血之品,如何首乌、桑寄生、鸡血藤、夜交藤、川断、枸杞、怀牛膝等。由此而明白:治妇人当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调肾,但重要之处,必须用养肝、柔肝之品。
《临证指南医案》说:“女子以肝为先天。”妇女以血为重,行经耗血,妊娠血聚养胎,分娩出血,以致女子有余于气而不足于血。“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医学真传》说:“盖冲任之血,肝所主也。”故冲任二脉与女子生理机能紧密相关,肝主疏泄,可调节冲任二脉生理活动,助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带下分泌正常,妊娠孕育,分娩顺利。因此,所谓调理冲、任,实际上就是调肝。
在近半个世纪的医疗实践中,戴裕光“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继承而不泥古,发扬而不离宗”,德艺双馨。他善于将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临证以阴阳理论为核心,高度重视天人合一和辨证论治这两大特征,对临床常用方药有深入而独到的认识。他对传统方药烂熟于心,临床理法方药灵活、精准,熔经方时方于一炉。辨证中外感重节气,内伤重脏腑。治疗上先祛邪后扶正。在调脾胃、益肝肾、清热化痰、通络逐水等方面有独特的学术心得。
戴裕光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手段和方法,辨证娴熟,立法严谨,用药灵活,善于从自己的临床中反思,悟出治法和方药,将经典中的原理升华发展为现代具有实效的系统治疗方案。他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对抗衰老中药不同治则(养阴、助阳、益气通瘀)的研究表明,不同治则的中药均有延缓人体衰老的作用,关键是在人体不同的时期辨证论治;并根据这一理论成果研制出益精灵口服液、附子强心液、益气通瘀液等临床用药,有的已经批量生产,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经济效益。
他主编的《戴裕光医案医话集》,精选了其在长期的临床、教学中度的经典验案和医案医话,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示范性,以供后来学者学习,目前该书已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每有人问起戴裕光养生之道,直曰无。然而,年逾古稀的戴老,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声若洪钟,谈笑风生,说不养生,谁都不信。难怪有诸多人言:“瞧,名老中医就是不一样!”其实大家都明白,一个人的养生之道是依据自身状况所拟定的,不可能完全适宜于他人,戴裕光少谈养生,其理在此。
跟着戴裕光学习久了就知道,其实他一直都很注重养生,强调最多的就是平衡。养生之道在于平衡,天人相应、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气机通畅、升降有常,处处充斥着平衡。然而,保持平衡不是一招一式可以解决的,需要综合调养,包括顺四时、调饮食、调情志、动形体,以及针灸、推拿按摩、药物养生等诸方面;从戴裕光的谴方用药中就可以深刻体会到他对平衡的重视,并经常戏称“我喜欢玩平衡”!
但养生之重,在于养心,胸怀坦荡,虚怀若谷是养生防病的前提。养生的精髓在天人相应,《内经》云:“肝旺于春,心旺于夏,脾旺于夏,肺旺于秋,肾旺于冬”,“春气在经脉,夏气在经络,长夏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季节的变化影响着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和气血的运行。顺应四时变化,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是养生的精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戴裕光很注重季节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春夏季,他会夜卧早起,很早坐在他的办公室背诵汤头歌诀,并计划好一天的工作;而秋冬季节,则会白天尽量多的完成工作,早卧晚起,顺应秋冬之气,使神志内藏。
关于阴阳学说,戴裕光推崇《素问·生气通天论》关于“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的论述,主张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根于阳气,为保护脏腑功能和激发生命活力,必先固护阳气。但阴阳对立互根,因此临床上必须同时兼顾阴精,平衡阴阳,以“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的理论指导养生。在教导学生时总会强调要保持体内阴阳平衡,避免出现阴阳偏胜或偏衰等极端,常常举例说要避免懒惰少动、大热天嗜食冷饮等引起阴阳失调的因素。重庆是三大火炉之一,又很潮湿,气候变化大,而火锅又是本地的特色,当地人喜欢吃火锅。戴裕光经常强调要注重饮食,少吃火锅,因火锅里的许多食品乃大辛大热之品,易灼伤阴液,气机不畅,阴阳失调。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所以,阴阳平衡,可养生祛病。
戴裕光说养生贵在气血调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可生血,血以养气”,“血得气乃行”,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无不伤及气血,人之长寿气血必足之,医者治病调和气血为首。人体贵在气血流通,若气血调畅则五脏安和,百病不生,一旦失和就会百病丛生,所以有百病皆生于气之说,可见保持气血调和对一个人的健康来说是多么地重要。药茶在调和气血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戴裕光常常自配药茶以养生,并为众多求于他的老同志开具药茶方,并自命为健脾消肿茶、通便降脂茶等,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调和气血。
关于脏腑学说,戴裕光重视五脏平衡,认为脏腑之体用与其各自气机的升降是不容忽视的,气贵运行不息,升降有常,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及寿夭的关键,在调理脏腑功能时,特别注重在脏腑生克制化与气机升降间寻求平衡,认为这是与寒热虚实同等重要的问题。为此特将自制并习用的宣肺、理脾经验方分别命名为宣降散、升降汤等。内经云:“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人体的浊气不降,不能按时排便,“出入废则神机化灭”,于是死就到来。戴裕光很注重腑气的畅通、气机的升降,常引用晋代葛洪的名言:“若要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屎”,强调少食多动,大便畅通的重要性,建议老年人合理膳食、多饮水、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等,保持气机通畅,延年益寿。
养生第一要务是养心,《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就是说心态平和,则正气存内,那么你抵御外邪的能力就强,保持健康的机会就大。不管对健康的人还是身患疾病的人,心态都是第一位的,临床上,对肿瘤患者而言,比较放得开的人,活的时间就长,而越是紧张的人,越不利于他的病情好转、越容易出问题。另外,从长寿人群看,可能居住的环境,个人的饮食习惯各式各样、千差万别,但他们都是心情豁达、恬淡的人,从长寿老人的报道看,比如,百岁老人,很少有脾气急躁、一点就着的人。戴裕光很注重心态的调整,静以养心,淡泊名利,心胸开阔,遇事不气,所以每天见到戴裕光都是乐呵呵的,他说,心态尤为重要,心态好了,抵抗力强,心态不好,不光抵抗力弱了,反倒容易滋生别的问题。
除此之外,戴裕光在调情志、动形体、食疗等方面都很重视养生,有病早治、无病早防,他说,治未病是中医的优势,“上工治未病”,我们都应该成为上工,成为养生专家。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