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文彬:针灸熄风化痰法治疗小脑共济失调
余某,女,时年49岁,全身不自主摇摆2月余,于2020年2月28日初诊。
【首诊证候】
刻诊:患者1月初开始出现双下肢不自主摇摆,后逐渐至上身,无四肢乏力感,无饮水呛咳,无言语障碍,颈项部酸痛感,伴上肢麻木感,无脚踩棉花感,偶有头晕不适感,起床时视物昏花,无视物重影,站立不稳,行走尚平稳,伴偶有左耳鸣,呈蜂鸣音,2019年8月始出现心慌心悸感。二便调。时有口干苦,纳可,时有喛气,偶有恶心感,眠差,易醒,约2小时醒1次,醒后可再次入眠,夜眠时间约4-5小时。时有潮热表现,2019年已停经。PE:闭目难立征(+),颈项部局部肌肉紧张,约左侧T4水平局部压痛,余压痛不明显。舌暗红,苔薄白,脉弦。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小脑共济失调。
中医诊断:骨摇(风痰上扰夹瘀)。
治则:熄风化痰,疏经通络。
处方:
耳针:胆、心、颈双。
内服中药:乌梅15g、龟甲15g、生地黄30g、首乌藤30g、黄连3g、肉桂5g,7剂,每日一剂,煎成200ml,温热口服。
【随诊过程】
按上述穴位及疗法进行治疗,每周治疗2次,一月后复诊时诉不自主摇摆症状稍好转,心慌心悸较前减轻,口干口苦、睡眠情况较前改善。半年后随访,症状进一步改善。
【按语】
小脑共济失调,分为遗传性及非遗传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按神经病理标准分为脊髓小脑变性、小脑皮质变性、橄榄-脑桥-小脑萎缩三大类。非遗传性共济失调多指脑血管意外(中风)后出现,本体感觉、小脑或前庭功能障碍时可引起共济失调,表现为身体平衡、姿势、步态及言语的障碍,运动不协调或笨拙。本病属于中医“骨摇”范畴。符文彬教授认为本病以阳虚为本、痰浊(瘀)阻滞为标,重用灸法以温阳化痰,病位在脑,与心、胆、肾关系密切。治疗采用整合针灸“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治疗模式,结合病症,随证加减。
本案患者病机为风痰上扰夹瘀,治以熄风化痰,疏经通络,针刺百会、印堂调神导气,头维疏通气血,内关养心安神、疏通气血,阳陵泉安神定志,引气归元调理气机。精灸风池、风府祛风通络、填精益髓,肾俞、命门温肾助阳,引气归元调理脾胃,涌泉滋阴益肾。刺络心俞、肝俞泻有余之邪,耳针胆、心、颈巩固疗效,配合中药辅以滋阴清热。
本病用针灸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平衡能力,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本案编写:董嘉怡,指导:符文彬)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来源:《广东省名中医符文彬针灸学术精华与临证》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