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范德辉:陈夏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案

虚谷求道

浏览:479

时间:2023-02-03

曹某,男,时年15岁,首诊日期:2019年3月19日。


  缘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腹痛疼痛呈阵发性,尤以夜间及晨起时加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只好休学四处求医。发病后一直在湖南及广东等地十余家医院求治,经中、西医药物及针灸、推拿、拔罐等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其父母考虑腹痛应为脾胃功能问题,3天前就诊于我院脾胃科,经脾胃科主任诊查后,发现该患者L1、L2椎体两侧压痛,L2棘突向右偏歪,遂转诊我科门诊。


  【首诊证候】


  刻下症见:神清,精神一般,双目有神,表情自然,形体肥胖,言语清晰,语声正常,气息平顺,腹痛,以右侧为甚,呈阵发性,夜间及晨起时加重,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发热恶寒等,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体格检查:弯腰活动受限、疼痛(+),腰部肌肉紧张,“4”字试验(-),L1、L2棘突压痛及椎旁肌肉压痛(+),L2棘突右偏。


  辅助检查:腰椎DR示:L2旋转式错位并倾式错位,骨质未见明显破坏。


  【辨证论治


  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腻,痰湿内生,脾失健运,肌肉失养,气血运行不畅,痰湿阻络,不通则痛,故发本病。


  中医诊断(证型):腹痛病(痰湿阻络)。


  西医诊断:腰椎小关节紊乱。


  治则治法:健脾祛湿,化痰通络。


  处方:陈夏六君子汤加减。


  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0g、白术10g、甘草6g、党参15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0g、川芎10g、当归10g,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治脊诊断及治疗】


  三步定位诊断:


  1、症状:腹痛,呈阵发性,夜间及晨起时加重。


  2、触诊:腰部肌肉紧张,L1、L2棘突压痛及椎旁肌肉压痛(+),L1左旋,L2右旋,腰部压痛(+)。


  3、影像学:我院腰椎DR示:L2旋转式错位并倾式错位,骨质未见异常。结合三步定位诊断,可明确诊断为:胃肠功能紊乱;腰椎小关节紊乱。病因分型:关节功能紊乱型。


  治疗:


  1、主治法(和骨法):首先予以摇腿揉腰法以放松腰部肌肉,放松后予以侧卧扳按法及俯卧牵抖冲压法纠正L1、L2小关节旋转式错位。


  2、辅助法(和筋法、调和气血法):手法治疗后,配合电针治疗,穴位选取肾俞(双)、气海俞(双)、大肠俞(双)、关元俞(双)、秩边(右)、委中(右)、阳陵泉(右)、环跳(右)、承山(右)、昆仑(双),配合红外线、微波治疗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配合大肠俞肾俞穴位注射,以活血通络,指导患者行臀大肌、臀中肌拉伸训练。


  3、功法训练(和正固本法):指导患者行“飞燕”“拱桥”等锻炼腰背肌肉,待疼痛好转后,进阶为平板支撑以加强核心肌群锻炼。


  【疗程与疗效】


  每天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患者症状较前好转,后续1个疗程后,患者腹痛症状消失,叮嘱患者坚持行“飞燕”“拱桥”等方法锻炼腰部肌肉,定期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


  患者发病症状为腹痛,但经专科治疗效果不明显,此时便可改变常规的诊疗思路,从脊柱相关疾病入手,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查体,并利用影像学检查验证自己的诊断思路,往往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和心得体会。本例患者属于L2旋转式错位并倾式错位,压迫胃肠交感神经引起腹痛。当即运用龙氏牵抖冲压法予以纠正L1、L2椎体错位。手法复位后,患者立即感到腹痛基本消除,效果立竿见影。但是既病防变也很重要,同时叮嘱患者坚持不懈地进行锻炼,增加脊柱的稳定性,预防复发。


关联词条:

  • # 颈椎病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来源: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指导专家:范德辉 主任中医师】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