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Wū Méi

别名

梅实(《本经》),熏梅、桔梅肉(《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及植物形态

乌梅,始载于《本经》,原名梅实。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Sieb.)Sieb. et Zucc.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产于浙江、福建、云南等地。


梅Prunus mume(Sieb.)Sieb. et Zucc.

采制

5月间采摘将成熟的绿色果实(青梅),按大小分开,分别炕焙,火力不宜过大,温度保持在40℃左右。当梅子焙至六成干时,须上下翻动(勿翻破表皮),使其干燥均匀。一般炕焙2~3昼夜,至果肉呈黄褐色起皱皮为度,焙后再焖2~3天,待变成黑色即成。


乌梅:拣净杂质,筛去灰屑,洗净,晒干。


乌梅肉:取净乌梅微淋清水湿润,使肉绵软,略晾,敲碎,剥取净肉即成。或置蒸笼内蒸至极烂,放箩内揉擦,去核,取肉,晒干。


乌梅炭:取净乌梅用武火炒至皮肉鼓起,出现焦枯斑点为度,喷水焙干,取出放凉。

性味归经

性味:酸,温。

①《本经》:"味酸,平。"

②《别录》:"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医学启源》:"气寒,味酸。"


归经:入肝、脾、肺、大肠经。

王好古:"入脾、肺二经血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肾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肝。"

④《药品化义》:"入肺、胃、大肠三经。"

功能主治

收敛生津,安蛔驱虫。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胬肉。


1.乌梅味酸,入肺经,能收敛肺气之耗散,故治肺虚久咳之证有敛肺止咳之效。可单用,亦可与罂粟壳杏仁阿胶半夏等敛肺补肺降气止咳药同用以增效。如《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一服散


2.大肠滑脱,泻痢不止。本品入大肠经,能收涩大肠滑脱以止泻痢,用于久泻久痢不止者有涩肠止泻之效。单用乌梅炭服之有效,配伍诃子罂粟壳肉豆蔻等收涩之品,治久泻不止尤能增益固涩大肠滑脱的作用。如《证治准绳•女科•卷三》固肠丸。唯热痢、热泻初起,日泻无度者不宜单用本品,须与清热解毒药配伍方可标本兼顾。如《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治热痢诸方》乌梅丸,以之配伍黄连,治天行下痢不能食者。


3.津少者口渴。本品味酸能生津液,故有生津止渴之效。《本草纲目•卷二十九•梅》引《简要济众方》治消渴烦闷,引《扶寿精方》治泻痢口渴,皆单用本品煎汤饮之。《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玉泉丸以之配伍人参、麦门冬、天花粉葛根等甘凉生津药治虚热烦渴。


4.蛔得酸则伏,本品味酸,故有安蛔以止腹痛之效,主治蛔虫引起的脘腹疼痛。《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乌梅丸,即以醋渍乌梅为主药,配伍细辛、蜀椒、附子黄连等为丸服之,治蛔虫引起的腹痛。现今临床以之治疗胆道蛔虫症亦取得良好效果。


此外,乌梅炭内服尚可止血,古方有单用治崩漏下血者,如《本草纲目•卷二十九•梅》方。外敷可用于消疮毒及胬肉突出。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止泻止血宜炒炭用。


外用:适量,研末外敷。


注意:本品酸涩收敛,内有实热积滞者不宜单用。

孟诜:"多食损齿,"

②《日华子本草》:"多啖伤骨,蚀脾胃,令人发热。"

③《本草经疏》:"不宜多食,齿痛及病当发散者咸忌之。"

④《药品化义》:"咳嗽初起,气实喘促,胸膈痞闷,恐酸以束邪气,戒之。"

⑤《得配本草》:"疟痢初起者禁用。"

各家论述

1.《本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肉。"

2.《别录》:"止下痢,好唾口干。""利筋脉,去痹。"

3.陶弘景:"伤寒烦热,水渍饮汁。"

4.孟诜:"大便不通,气奔欲死,以乌梅十颗,置汤中,须臾挼去核,杵为丸如枣大,纳下部,少时即通。擘破水渍,以少蜜相和,止渴。霍乱心腹不安,及痢赤、治疟方多用之。"

5.《本草拾遗》:"去痰,主疟瘴,止渴调中,除冷热痢,止吐逆。"

6.《日华子本草》:"除劳,治骨蒸,去烦闷,涩肠止痢,消酒毒,治偏枯皮肤麻痹,去黑点,令人得睡。又入建茶、干姜为丸,止休息痢。"

7.王好古乌梅,能收肺气,治燥嗽,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8.《本草图经》:"主伤寒烦热及霍乱躁(’躁’一作’燥’)渴,虚劳瘦羸,产妇气痢等方中多用之。"

9.《用药心法》:"收肺气。"

10.《纲目》:"敛肺涩肠,治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

11.《纲目》:乌梅、白梅所主诸病,皆取其酸收之义。惟张仲景治蛔厥乌梅丸,及虫匿方中用者,取虫得酸即止之义,稍有不同耳。《医说》载曾鲁公痢血百余日,国医不能疗,陈应之用盐水梅肉一枚,研烂,合腊茶入醋服之,一啜而安。大丞梁庄肃公亦痢血,应之用乌梅胡黄连、灶下土等分为末,茶调服亦效。盖血得酸即敛,得寒则止,得苦则涩故也。

12.《本草经疏》:梅实,即今之乌梅也,最酸。《经》曰:热伤气,邪客于胸中,则气上逆而烦满,心为之不安。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下痢者,大肠虚脱也;好唾口干者,虚火上炎津液不足也;酸能敛虚火,化津液,固肠脱,所以主之也。其主肢体痛,偏枯不仁者,盖因湿气浸于经络,则筋脉弛纵,或疼痛不仁;肝主筋,酸入肝而养筋,肝得所养,则骨正筋柔,机关通利而前证除矣。

13.《本草新编》:鸟梅,止痢断疟,每有速效。

14.《本草求真》:乌梅,酸涩而温,似有类于木瓜,但此入肺则收,入肠则涩,入筋与骨则软,入虫则伏,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刺入肉中则拔,故于久泻久痢,气逆烦满,反胃骨蒸,无不因其收涩之性,而使下脱上逆皆治。且于痈毒可敷,中风牙关紧闭可开,蛔虫上攻眩仆可治,口渴可止,宁不为酸涩收敛之一验乎。不似木瓜功专疏泄脾胃筋骨湿热,收敛脾肺耗散之元,而于他症则不及也。但肝喜散恶收,久服酸味亦伐生气,且于诸症初起切忌。

15.《本草求原》:"治溲血、下血、诸血证自汗,口燥咽干。"

  • 韩立老师分享乌梅治胃疼
    韩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个经验,我有一个病人是幽门螺旋杆菌导致的慢性胃炎,但是他这个发展不好,舌质比较暗紫,苔也比较薄腻,然后脉又比较细弱,他不愿意喝中药,然后我一般都用一些温阳的药,比如说附子理中丸,香...

    四君人参

    作者授权

    畅读VIP

    316

    0

  • 济生乌梅丸加味治愈直肠息肉一例(龚志贤)
    张某,男,58岁。主诉及病史∶患者于1977 年 3 月始大便时有鲜血,血附于大便之表面,排便时肛门无疼痛和下坠感,大便每天1次,不结燥,若便结则血较多。今年元月始大便出血量较多,每次约1 小汤匙。诊...

    求道

    畅读VIP

    589

    0

  • 陈景河妙用乌梅治萎缩性胃炎验案
    黄姓,51岁,干部,1981年冬来诊。症见胃脘隐痛,腹胀纳呆,食后尤甚,偶尔呕吐完谷,多方求治,3年无效,形体消瘦,皮肤枯燥,脉弦细无力,舌质淡红,苔白厚。断此证既无吞酸吐酸病史,脉弦细,腹胀系因木气...

    求道

    畅读VIP

    870

    0

  • 乌梅性虽酸涩亦主暴痢
    乌梅味酸、性微温,有收涩、生滓、安蛔之功。张仲景之乌梅丸,为蛔厥而设,方后注云“亦主久痢”。对于暴痢,一般多避忌之,唯恐酸收敛邪也。考诸方书,乌梅亦主暴痢,如陶弘景《补辑肘后方》治天行下痢,用黄连1升...

    四君人参

    畅读VIP

    446

    0

  • 妙用乌梅治验二则
    案1  刘某,女,42岁,2003年11月初诊。患者3月前曾患感冒发热,病后形瘦乏力,胃纳不佳,西医诊断为消化功能障碍,服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之类,效果不佳。刻诊:面色少华,胃中时有灼热,食欲不振,头...

    四君人参

    畅读VIP

    833

    0

  • 妙用乌梅力克顽疾
    6年前曾诊治1顽固性肾性蛋白尿患者(初诊日期2009年9月22日)。患者王某,男,54岁,患慢性肾小球肾炎5年。5年前因感冒风寒后,出现水肿、发热、腰痛、乏力等症状,在西平县医院确诊为肾小球肾炎,尿蛋...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584

    0

  • 药性琐谈:乌梅
    事物的生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有一种力量向后拉着它,在这种矛盾的状态中发出去,完成它生长的过程。就象拉弓放箭一样,其中拉弓的过程是体,放箭的过程是用,二者不能分离,不能只看到其中的一方面。所以乌梅不...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565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