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针灸治胃脘痛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762

时间:2020-08-24

【概述】


胃脘痛指胃脘部疼痛而言,其类型甚多。这里仅讨论急性发作,痛势剧烈的胃脘暴痛。现存最早的针灸典籍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已提及脘痛;《内经》记载的以针灸治疗的心痛病症中,不少属于本证。历代针灸文献中,胃脘痛是主要适应症之一,其中包括胃脘暴痛。


现代医学之急性胃炎、急性胃出血、溃疡穿孔等可参照本证辨治。


【病因病机


胃脘暴痛,多因外感寒邪,邪犯胃腑,或过食生冷,寒积于中,致胃失通降,气机阻滞,致生疼痛;亦有气滞日久,瘀血内结,不通则痛,久痛伤胃络,则疼痛出血并现。


【辩证分型】


(一) 寒邪犯胃

胃脘疼痛,病势急暴,得温熨则减,口不渴、喜热饮,脉弦紧,苔白。


(二) 瘀血停滞

胃脘剧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如伤及胃络,可见突然呕血或黑便,脉涩,舌质紫暗。


【治疗】


(一) 寒邪犯胃

1.治则:散寒止痛。

2. 处方;足三里中脘胃俞

3. 方义:胃合足三里,是治胃腑病症之要穴,针此能消散阴寒,通降胃气中脘胃之募穴,胃俞胃之背输,输募相合,温中州,理气机,止胃痛

4. 治法:先在足三里穴区按压得敏感点后刺入,施以气至法导针感向上,如能入腹最佳,再重用泻法;中脘胃俞平补平泻,针后以艾卷雀啄法灸此两穴。

5.古方辑录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卒心病不可忍,刺任脉上脘一穴……针入八分,先补后泻之,其穴下针;令患人觉针下气行如衮鸡子入腹为度;次针气海二穴,足少明涌泉二穴……如不已,刺手阴包络经间使二穴……次针手少阳三焦经支沟二穴,次针足阳明经三里二穴”。

神应经·心脾胃门》:“胃脘痛:太渊鱼际、三里、两乳下(各一寸,各三十壮)、膈俞胃俞肾俞(随年壮)”。


(二) 瘀血停滞

1.治则:活血化瘀。

2. 处方:膈俞内关公孙

3.方义:膈俞,血之会穴,最能活血理血;内关公孙二穴为父母相配,内关通阴维而系胃,公孙络胃经而属于足太阴,且与“血海冲脉相联。故三穴配合,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效。”如出现呕血、便血等症,亦可在本方基础上,参照“血证”一节加减治疗。

4. 治法:先针内关公孙,均先泻后补,以泻为主;继针膈俞穴,平补平泻。

5. 古方辑录

《针灸资生经·第三》:“膈俞、治胃脘暴痛”。

神灸经纶·卷三》:“胃脘痛:膈俞脾俞胃俞内关阳辅商丘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1.胃脘痛案之一

张仲文疗卒心痛,不可忍,吐冷酸水,灸足大趾、次趾内横纹中各一壮,炷如小麦,立愈。

《针灸资生经》


2.胃脘痛案之二

荆妇旧侍亲疾,累日不食,因得心脾痛,发则攻心腹,后心痛亦应之,至不可忍,则与儿女别,以药饮之,疼反甚,若灸则遍身不胜灸矣,不免令儿女各以火针微刺之,不拘心腹,须臾痛定,即欲起矣。神哉。

《针灸资生经》


关联词条:

  • # 胃痛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字体
    字号
    元素路径:
    字数统计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