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程莘农治感冒经验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249

时间:2020-09-04

导读:感冒这种病,十分常见哦!体质不好滴,预防没做好滴,都容易罹患感冒啦!如果感冒了,肿么办?国医大师程莘农拟定的治疗感冒大法,艾玛,绝对滴让人脑洞大开啦!


感冒是以头痛鼻塞恶风发热为主症的一种外感疾病。由于四季气候的变化、病邪的不同或由于体质的差异,内外因的相互影响,因而受邪后的证候也有所不同。本病的发生,主要由气候剧烈变化,寒温失常,人体卫外功能不能适应时,于是风邪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卫证候。风邪又常常挟时邪而侵袭人体。风与寒合,则为风寒,与热合,则为风热。感受风寒,则寒邪束表,肺气不宣,毛窍闭塞,感受风热,则邪热上蒸,肺失清肃,皮毛疏泄失常。素体阳虚者,多见风寒;阴虚者,多见风热。西医学认为,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则原已存在于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以鼻咽部炎症为主要表现。 


本病包括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流行性感冒等。此外,本病与某些传染病早期症状相似,应加以鉴别。


(一)风寒证


【症状】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清涕,喉痒,咳嗽,声重,痰多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理】


风寒之邪,束于肌表,肺气不宣,上窍不利,故见鼻塞,流清涕;风寒客于皮毛,寒为阴邪,最易伤阳,卫阳被郁,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甚则四肢酸痛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侵袭肺卫之征。


【法】


疏风解表,宣散风寒。取督脉太阳、少阳、太阴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体虚者用平补平泻法,并可加灸。

本证为外感风寒之邪侵犯肺卫所致。督脉为阳脉之海,诸阳之会,统帅诸阳经,督领全身阳气。足太阳膀胱经主要循行部位在头项背部,而背部为阳,主一身之表,感冒时,膀胱经循行部位经常会出现颈项强直、腰背酸痛等症。而足少阳善解半表半里之邪。肺合皮毛,寒邪束表,取肺经以宣肺气。 


【方】


风府风门风池列缺合谷大椎

风府督脉经穴,用之以疏风解表而止头痛太阳主一身之表,取风门以疏调太阳经气,散风寒解表以治恶寒发热,肺合皮毛,寒邪束表,取肺经络列缺,以宣肺气而止咳嗽,阳维主阳主表,故取足少阳、阳维会穴风池以疏解表邪;太阴阳明为表里,故取阳明原穴合谷以祛邪解表。  


【穴】


1
风府风门风池


此三穴均位于项背处,穴处易受风邪之所,其性又擅长驱散风邪,故均以“风”字命名。


风府穴出自《黄帝内经素问·风论》“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灵枢经》:“风府无常,卫气之所应必开其腠理,气之所舍节则其府也。”风府督脉经穴,用之以疏风解表而止头痛


风池,为足少阳胆经穴,足少阳和阳维脉的交会穴。因穴位似池,《针灸穴名解》云“风邪易于流连和为治风之所当取处”。无论外风和内风,本穴都是祛风要穴。阳维主阳主表,故取足少阳与阳维交会穴风池,以疏风祛邪解表。


风门穴出自《针灸甲乙经》,“风门,热府,在第二椎下两傍”。《古法新解会元针灸学》说:“风门者,风所出入之门也。此穴在肺之上部,肺属金而振肝,肝阳鼓荡肺,肺不受邪,上衡于背,遁开风门则外邪乘虚来攻,经络,大血管则闭,即发中风半身不遂之类,故名风门。又名热府者,诸热生风行于背,肺之上空常积瘀热,故又名热府。”《经穴命名浅解》云:“出入之处为门。穴属膀胱,膀胱主一身之表。该穴为风邪入侵的门户,主治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咳嗽头痛,鼻流清涕,因名风门。”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取其上风门穴以疏调太阳经气,散风寒以解表,治恶寒发热。  


2
列缺合谷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表里,取列缺合谷穴,为原络相配,沟通表里,以祛风解表。


列缺,出自《灵枢经·经脉》“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于鱼际。”列缺,在古代指的是天上的闪电。因手太阴肺经列缺穴处分出支脉,其经脉图之形象,像极了天空出现的闪电的样子,所以称之为“列缺”。列,指分解、别行;缺,指器破缺口的意思。《经穴命名浅解》称:“古称雷电之神为列缺。雷电在大气中有通上澈下之能。人或巅顶有险沉镇痛之疾,则头重目眩。刺本穴可使清爽,犹如霹雳行空阴霾消散。而天朗气清矣。故喻本穴为雷电之神,而名以‘列缺’。”寒邪外束,致毛窍闭塞,肺气失宣,故取手太阴络穴列缺宣肺气止咳嗽、利鼻窍。


合谷穴为手阳明经原穴,为阳明经气发出的地方,针刺合谷穴,可以助阳散寒,以解肺表之邪。 


3
大椎


中暑的“轻证”。在本病中可灸,因督脉主一身之阳气,温灸大椎可通阳散寒。  


【术】


风府:俯案正坐,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直刺(0.5~0.8寸),不可深刺,不可针尖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

风门:斜刺(0.5~0.7寸),飞旋泻法。

风池:向鼻尖方向针(0.5~0.8寸),飞旋泻法。

列缺:向上斜刺(0.3~0.5寸),平补平泻。

合谷:程氏三才法直刺人才(0.5~0.8寸),振颤催气,飞旋泻法。

大椎:程氏三才法向上斜刺人才(0.5~0.8寸),平补平泻,可针上加灸。


(二)风热证


【症状】


发热汗出,微恶风头痛且胀,咳嗽咯痰黄稠,咽部发红或痛,渴欲饮水,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理】


风热之邪,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风为阳邪,其性疏泄,风热相搏,故见发热,微恶风,汗出,风热上于头部,故头痛且胀;肺失清肃,故咳嗽咯痰稠黄;风热熏蒸于清道,故咽红或痛,渴欲饮水。苔薄白微黄,脉浮数,为风热侵袭肺卫之征。  


【法】


疏风解热。

风热之邪相和为病,侵犯肌表,致风热感冒,故治疗时取督脉、手少阳、阳明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 


【方】

 

大椎曲池外关合谷鱼际少商

督脉为阳脉之海,大椎督脉经穴,又属诸阳之会,取之以表散阳邪而解热;合谷曲池为手阳明原穴、合穴,手阳明与手太阴相表里,泻之能清肺气而退热;鱼际为肺经荥穴,配少商以清肺泄热、利咽止痛;外关为手少阳之络,通于阳维,可疏散在表阳邪而解热。 


【穴】

 

1
大椎曲池


温热之邪伤及气分,多侵犯手足阳明经,曲池大肠经合穴,可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既散表热,又散里热,为清热要穴,主治热病;督脉为阳脉之海,大椎督脉经穴,又属诸阳之会,取之以散阳邪而解热。大椎曲池泻之能清肺气而退热。  


2
外关合谷


外关三焦经络穴,合谷大肠经原穴,二者相配属针灸治疗中的“原络配穴”法,虽然不是经典的表里两经配穴,但是异经原络相配也能起到显著疗效。不仅可以调理经脉病证,还可以通过对全身气血流注的干预,调整全身阴阳的偏盛偏衰,具有行气活血、调整脏腑、平衡阴阳等作用。


外关手少阳三焦经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灵枢·经脉》“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在《循经考穴编》中“一名阳维”,盖因其通于阳维脉而名。外关又为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阳维主要维系、联络阳经,主一身之表,故外关有清热解表的作用。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穴,特定穴中的原穴。《灵枢·本输》云:“大肠上合手阳明……过于合谷……为原。”从穴位形状而言,该处为两骨之间,状如山谷,故《经穴命名浅解》曰:“考肉之大会为谷,二处相连为合。穴当大指、次指相合处……该处形似深谷,因名合谷”。合谷穴为大肠经原穴,是手阳明经气留止的部位,风邪经肺系客于大肠经,上扰耳目,临床治疗时配合谷有清热解表之功。  


3
鱼际少商


鱼际为肺经荥穴,“荥主身满”。少商井穴,“井主心下满”,是经脉的始发处,故取肺经源头上的鱼际少商相配,以清肺泄热、利咽止痛。  


【术】


大椎:程氏三才法向上斜刺天才(0.3~0.5寸),振颤催气,飞旋泻法。

曲池:程氏三才法直刺天才(0.5~0.8寸),振颤催气,飞旋泻法。

外关合谷:程氏三才法直刺天才(0.3~0.5寸),振颤催气,飞旋泻法。

鱼际:程氏三才法直刺天才(0.3~0.5寸),飞旋泻法。

少商: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录
感冒:在本病流行的季节,可每日灸风门足三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关联词条:

  • # 程莘农
  • # 感冒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