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重用附子治疗三叉神经痛案

四君人参

浏览:526

时间:2020-09-03

最近在临床上治疗一例三叉神经痛,重用制附片,效果不错。发上来请大家讨论。


黄某,男,47岁,广西民族学院教师。


2002年开始出现右面侧刺痛,西医诊断为三叉神经痛。近三年来,经过针刺治疗后,略有好转,停针又复发。今年4月26日疼痛发作,一直到11月23日来诊,持续疼痛,痛苦难忍。影响睡眠,不能笑,张嘴即诱发疼痛,吃东西非常困难。常服卡马西平,副作用严重,已不胜其苦。通过熟人介绍来我门诊。


现病人右侧面部微白,呈紧张面容,不敢笑。整个右面部疼痛,呈刺痛,时有电激样刺激,痛不可忍。每吃食或者饮水时加重,局部不敢稍碰。无畏寒,大便不干,一天一至两次。舌淡胖紫,有齿印,脉沉软无力,右尺没明显。


分析:


久病三年,邪在太阴少阴,上扰于三阳,发为疼痛。其本在三阴,其际在三阳。急则治标,当以止痛为急,次则温运少阴,以祛邪外出。


四逆汤芍药甘草汤加味。


制附片45克,先煎半小时。白芍45克,炙甘草30克,白芥子15克,干姜30克,生石膏30克,先煎,柴胡45克,麻黄10克。


上方先煎附子石膏半小时后,合诸药,再煎1。5小时。三剂。


配合针刺,以扶正祛邪为法。以董氏奇穴为法。


对侧下三皇、三重、灵骨、大白。同侧中平、太冲行间。针入即嘱频作吞咽、咬牙动作,以顺通局部经络


针后即感觉轻松异常。


分析:病人舌脉呈现一派阳虚证象。四逆以温运少阴,芍药甘草汤重用白芍以缓急止痛。更加白芥子以祛皮里膜外之痰浊;生石膏以清解阳明邪热,因病位在阳明;柴胡以透解少阳郁邪;麻黄太阳,与上方合成麻黄附子甘草汤,温少阴以解太阳之邪。


董氏奇穴以奇制胜,对于治疗急性疼痛往往针入痛止,效果不输于十二经穴。因此在临床上我经常应用于一些急性病症中。对于痛症应用最多,效果也较明显。


11月24日,二诊。昨天针后非常舒服,回家服药后疼痛有所缓解。服药后手心、脚心汗出较多。舌仍淡胖,双脉沉细,寸关俱沉。已经停卡马西平。继针,以上穴。


分析:药已中病,汗从手心脚儿透出,是阳气渐旺,有祛邪外出之象。此时万万不可见汗而减附子,恐正气不能继续增旺,则邪气不易祛出。此时即仲景所谓之“知”,往往可增强附子用量。


对于汗出,可以这样理解。其一,《伤寒论》之桂枝条下有:“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之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在治疗太阳病中,仲景把汗出作为阳气通畅的一个标志。


其二,《金匮》有:“赤圆方:方中有乌头(炮)二两 细辛一两,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其中提到“以知为度”。什么是知呢?知就是病人服药后的感觉。可以是舌尖微麻,或是汗出,或是痛减,或是感觉通体舒服所有这些,都是“知”。这个知就是度。掌握好这个度,治病时就会对于用药有非常明确的感觉。也就不用提心吊胆了。呵呵,特别是有时用药较重,最有这个体会。


11月25日,三诊。原来局部伴有刺痛,现已经明显减轻。舌脉未见明显变化,继针。


11月26日,四诊疼痛已经大减,可以顺利饮食。疼痛范围明显缩小,现局限在耳前至地仓穴一线。舌胖已经减,仅略见齿印。脉略沉细。继服上方五剂。


后两诊,因舌淡胖已大减。此中焦虚寒之征已退,减干姜为15克。余药继服4剂。病人已经可以微笑,不觉疼痛。精神大振。


12月5日,即今日,来诊:精神非常好。可以笑。自述近三天没有疼痛。且电激样痛已经消失。可以顺利地吃食物,喝水。面部肌肉已不紧张,谈笑自如。脉仍沉软。


续针如上法。


分析:邪气已经得祛出大半,正气正渐旺之中。此时当固肾气,以求其本。上方加肾四味各30克。嘱再服数剂以巩固根本。如不再疼痛,可不必来诊。


病在少阴,呈现虚寒征象,此时但固其根本,则肾气充足,自然邪气得出。治病到七八分即可,不必尽其十分,以恐药重伤正。


小结:


1。前医针刺此病,多取局部穴。这是错误的。大凡三叉神经痛,切切不可只针局部,因为这会刺激局部神经,导致疼痛加剧。医者不可不识。且其邪气正盛大于局部,需从远端取穴以攻之。局部进针,扰动邪气,则邪易乱窜,痛苦增加。


2。治各种慢性疼痛,不可只求其标,当标本兼顾。久痛多可入络,邪气易于下陷三阴,致病情顽固。细思三阴诸征象,可以找到邪之所在。


3。祛邪要给邪以出路。何为邪之出路?邪之入路即其出路。因此,切切不可关门留邪,收涩止痛之品一定要少用或不用。开通邪出三阳之路往往可以收到药入痛退的效果。


4。三叉神经痛病位在面侧面,其所处多在三阳经,即太阳、阳明、少阳。除非能明确界定其所属经络,否则,不妨三阳皆治。我常用三药:麻黄太阳、生石膏清阳明、柴胡理少阳。配入治本之方,多收捷效。


5。见大病不要当大病来治。什么意思呢?就是尽量忘记西医的诊断,忘记西医的病名。这样才能真正从六经入手,寻求治病之大法。否则,拘泥于西医诊断,则不能正确理解邪之所在,何能愈病?


6。六经辨证是治病大法,我认为其法要高于脏腑辨证。这是个人理解,与课本不同。抛砖引玉,请大家讨论六经大法。


关联词条:

  • # 三叉神经痛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医者佛,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