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鉴别与治疗
常见证候
风热挟痰阻络面痛:多呈发作性、烧灼性或刀割样疼痛而难忍,有时鼻旁或唇旁有触痛点,偶有触犯,则突然疼痛发作,颜面之中、下部疼痛者较多,亦可为半面上下皆痛,左右均疼痛者少见,痛时面红、出汗,遇热加重,得凉稍舒,并伴有发热、口干、溲赤、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等症状。痰火阻络则可兼见头晕、胸闷、肢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风寒挟痰阻络面痛:亦多为发作性、抽掣样疼痛,剧烈难忍,痛时面色苍白,遇冷加重,得温则减,舌质淡,苔薄白,脉紧。如为寒痰阻络可兼见面虚浮,首如裹,舌淡胖,苔白厚腻,脉濡滑。
鉴别分析
风热挟痰阻络面痛与风寒挟痰阻络面痛:头面部乃一身阳经所会,足三阳经筋结合于頄(面额部),手三阳经筋则会于角(侧头部)。若素体睥虚,痰湿内盛,复受风热或风寒侵袭,风邪挟痰闭阻经络,脉络不通,“不通则痛。”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风邪挟痰,忽聚忽散,因而疼痛乍作乍止。如系风热挟痰则兼见外感风热之象(面红目赤,喜冷,舌红苔黄,脉数,或伴有发热微恶风寒),治宜疏风散热,涤痰活络。如系风寒挟痰则兼见外感风寒之象(面不红,喜温,舌淡,苔薄白而润,脉紧或伴有发热及较重之恶寒)。治宜疏风散寒,涤痰通络。
肝郁化火面痛:从病因分析,肝郁化火多由忧思恚怒伤肝,木失条达,郁而化火,肝火上犯,遂致面部疼痛;且具明显肝火的症状,如目赤面红、胁痛、胀满、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燥,脉弦数等。治宜清肝泻火,通经活络。
气虚血瘀面痛:气虚血瘀常是面痛多年,气血亏损,病邪入血入络,脉络瘀滞,故舌淡白或有瘀癍,脉沉细而弱。治宜补气活血,化瘀通络。
中药鼻疗善治头面痛症
鼻疗法(鼻腔给药)属中医传统外方法之一,包括药物搐鼻、吸鼻、嗅鼻、滴鼻、熏鼻等诸多方式。 中药鼻疗治病广泛,由于鼻居头面,鼻腔投药容易使药物快速地直达病所,所以此法对头面疾病(如头痛、面瘫)疗效较好...


求道
畅读VIP

546

0
面痛针刺七法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反复出现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无感觉缺陷等神经功能障碍,病理检查无异常的一种疾病。多发于40岁以上,女性较多见。疼痛多于上下唇、鼻翼、眼眶等处开始向外放射。由于疼痛的部位多...

四君人参
畅读VIP

584

0
加减柴胡四物汤临证思辨录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还有海外归来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感谢广州中医药大学给我这样一个好的学术交流机会。我今天要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加减柴胡四物汤临证思辨录”。这篇稿件主要的材料来自我的门诊病案。柴胡四物...

四君人参
畅读VIP

844

0
三叉面痛刺人迎
【穴性特点】人迎穴出自《灵枢·本输篇》,又名天五会、五会,为足阳明胃经之穴,位当结喉旁1.5寸,两侧颈总动脉搏动处。《黄帝内经太素》曰“在二结喉两箱,足阳明脉迎受五脏六腑之气以养于人,故曰人迎”。此穴...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548

0
酸枣仁汤治面痛(三叉神经痛)
贾美华医案:李某,女,62岁。1976年7月6日诊。三个月前患右面颊部带状疱疹。疱疹脱痂后,三又神经分布部位疼痛,一日发作十余次,经抗生素、苯妥英钠、针灸及中药治疗鲜效。刻诊:形体瘦弱,面色萎黄,痛苦...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680

0
芍药甘草汤治面痛(三叉神经痛)
陈汉雄医案:罗某某,女,54岁,1964年7月12日初诊。右侧面颊阵发性剧痛已3周,经某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近来发作次数更加频繁,每因吞咽或说话而引起剧痛,痛时闭目流泪,翘嘴咬牙,历10余秒钟可...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494

0
头痛治验方
一:头痛治验方一则表哥郑培传,年三十余,患头痛,时愈时发,单方、草药、西药,俱屡服无效。我介绍他去找我的老师关云武老中医,关老用银翘散加减方、救脑汤等方与服二十余剂,服时不疼,停药则又痛。后又延至每天...

四君人参
作者授权
畅读VIP

798

0
新道少斋中医讲稿:病在上取之下
作者:毛以林王玉巧,女性,62岁。2010年11月25日初诊。诉右侧面颊部反复发作抽掣疼痛2年余,再发5天,口干口苦,大便色黑干燥,3日1行,同时伴有左胸持续隐痛1周,伴气短,舌质红,苔黄,脉弦博指。...

四君人参

1006

0
查看更多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