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草能行能止
仙鹤草为止血要药,常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及妇产科崩漏、月经过多等出血性疾患。但此药止中有行,兼擅活血之长,则为人所鲜知。朱老认为,仙鹤草昧苦辛而涩,涩则能止,辛则能行,是以止涩中寓宣通之意。考诸文献, 《百草镜》中有本品“下血活血”、治“跌仆吐血”的记载,《生草药性备要》谓其“理跌打伤,止血,散疮毒”,均可为证。《百草镜》治乳痈初起,即用仙鹤草30克酒煎,并云“初起者消,成脓者溃”。《闽东本草》用仙鹤草治痈疽结毒,亦可证本品之活血作用。盖乳痈与痈疽结毒,皆因邪毒结聚、气血壅遏所效,设其无活血之功,何能消之溃之?因此,本品不得以收涩止血视之,止血而不留瘀,瘀血去则新血生,故为血证要药焉。
仙鹤草别名脱力草,江浙民间,用此晶治脱力劳伤有效,足证其有强壮之功。单用本品,治疗气血虚弱之眩晕,有一定效果,即从其强壮作用引伸而来,朱老常以仙鹤草配黄芪、大枣为基本方,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其效颇佳。曾治一气虚紫癜患者,用仙鹤草、黄芪各30克,大枣15枚,服20剂而紫癜即消失。证属阴虚者则去黄芪,酌加生地、白芍、杞子、龟板、旱莲草,疗效历历可稽。治慢性痢疾与结肠炎又拟有“仙桔汤”(仙鹤草15~30克,桔梗6克,乌梅炭、广木香、甘草各4.5克,白槿花、炒白术、白芍各9克,炒槟榔1.2克)。方中仙鹤草,取其活血排脓、止泻之功,故用之多验。
此外,仙鹤草尚有强心作用,叶橘泉先生著《现代实用中药》一书,曾提及之。此为一新发现,为过去文献所未载。近年有用仙鹤草提取物(仙鹤草素)治疗克山病所致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用后心率增快,而迅速地改善症状。朱老认为此一新功用值得重视,而其机制,从中医学的观点看,殆与仙鹤草的活血作用有关。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朱良春,何绍奇整理,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