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汗案
徐某,男,70岁,宜城退休副市长。2016年4月11日诊。
自述“冠心病”约十年,专家建议安装支架而未允。少有心痛,走路多则气急胸闷。约二年前,出现夜寐则左胸出汗,量多湿衣,必换衣方可,倦怠乏力。曾因此而住院治疗无效,治疗过程以及用药不详。
观面色少华,舌淡苔薄。切左脉沉细而迟,左寸尤沉而无力,右脉迟缓,按之即散。摁胫与踝有轻微水肿,饮食、二便尚可。
与桂枝加附子汤加味:桂枝尖18g、生白芍12g、炙甘草10g、乌附片9g、生龙骨30g、碎 生姜10片、大枣10枚、水1200ml,煮取400ml,温分三服。
三日后,电告服药无效,也无其他不适,只是胃中觉酸,嘱减少生姜、大枣各一半量,再服三剂以观效。
4月18日二诊,切脉较前有力,左寸应指,已不见迟。述胸汗已经减少,再问有心悸否,言时有时无,依前方加茯苓18g,捣碎入煎。
4月22日三诊,前后服药十余剂。述近数日来,夜寐已无胸汗,切脉缓滑有力,精神状态可。因欲携夫人去西安参加气功学习班,问还需服药否,交待带方前往,隔数日煎服数剂即可。
按:素见医家有治自汗、头汗、胸汗、背汗、腋汗、股汗、半身汗等汗出异常案,独未见本案之偏左胸汗者,着实叫人迷惑,有无从下手之感。辨其病当为自汗,辨其脉,则为心阳虚,若以桂枝汤治自汗入手,终觉不适,若以桂枝甘草汤振奋心阳入手,当遗漏汗出。思之汗为心液,心阳虚不能摄其液,是故夜间阴盛之时,卧则当心之处汗出,其汗出甚多,故取桂枝加附子汤法以漏汗对待治之。其胸有闷之时,遵胸满去芍药例,当去芍药,然此漏汗日久,补阳亦当顾阴,故减少芍药剂量,与桂枝2:3相伍,取其利而避其弊。加龙骨者,因其一为收涩之剂而止汗,其二为安神之剂而定惊,补阳必以摄阴,阳主阴以从之。后加茯苓,是因心阳虚而日久,必有水饮停留,当遵心悸加茯苓例而用之,亦为安神宁悸而设。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原创文稿,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