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与治疗
常见证候
肝热阴虚腋汗:腋下汗出而不臭,多梦易惊,虚烦不眠,头晕乏力,面色无华,午后潮热或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肝胆湿热腋汗:腋下汗出而有臭气,胸闷纳呆,口苦粘腻,渴不欲饮,身重体倦,小便短少色黄,舌苔黄腻,脉弦数。
鉴别分析
肝热阴虚腋汗与肝胆湿热腋汗:两者皆有热象,但虚实各异。肝居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其经脉循于胁,故汗液循经脉而泄,主要责于肝胆。又因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阴血亏虚,或湿热内蕴,以致肝络不和,疏泄不利,汗循腋下经脉而出,故 《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邪在表,腠理不闭,而汗从经络出”。肝热阴虚腋汗,多由久病体虚,或劳欲过度,精血亏损,肝阴不足,血虚不能养肝而出现腋汗。其辨证要点:腋中汗出而不臭,并见肝虚内热之象(如多梦易惊、虚烦不眠、或五心发热、口干咽燥)。治宜滋阴柔肝清热,方选六味地黄丸和一贯煎加减,外用牡矾丹揉擦腋下。肝胆湿热腋汗,多由湿热内侵,蕴结于肝胆,使肝胆失于疏泄条达,湿热循经流注而引起。正 如 《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所载:“有两腋汗,……久不愈者,此湿热流注也。”其辨证要点:腋中汗出而有臭气,并见湿热蕴结肝胆(胸闷纳呆,口苦粘腻,渴不欲饮,身重体倦,小便黄赤、短少,舌苔黄腻,脉弦数等)的症状。治宜清热利湿,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外用牡矾丹揉擦出汗处。
腋汗一症,虚证、实证均可出现,但在临床上,腋臭也常有腋汗多而臊臭,其病因由于湿热蕴结或遗传所致,亦可按肝胆湿热腋汗辨证施治,或手术治疗。


求道
畅读VIP

488

0


求道
畅读VIP

537

0

茯苓
畅读VIP

608

0


白术
签约讲师

557

0

刘茜檬
原创投稿

646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