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李东垣经典方——升阳散火汤

求道

浏览:875

时间:2023-08-28

【原文】


治男子妇人四肢发热、肌热、筋痹热、骨髓中热、发困,热如燎,扪之烙手,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或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火郁则发之。


甘草二钱 防风二钱五分 炙甘草三钱 升麻 葛根 独活 白芍羌活 人参已上各五钱 柴胡八钱


上件㕮咀。每服秤半两,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忌寒凉之物及冷水月余。


【评议】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出“火郁发之”的观点,开治火郁之先河。张景岳解释曰:“发,发越也,故当因势而解之、散之、扬之,如开其窗,如揭其被,皆谓之发。”指出“火郁发之”是运用因势利导的方法使郁结之火邪得到宣发,从而使气机升降协调,阴阳平衡,治愈疾病。


李东垣遵从经旨,而立升阳散火汤,用来治疗四肢发热,肌肤发热,筋痹热证,骨髓中热,人体困乏,热如火烧,扪之灼手等症。方中升麻柴胡羌活独活防风葛根等大队风药升阳散火,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阴以收耗散之津,人参、炙甘草甘温以补中气之虚。全方散中有收,散中寓补,使火邪散而正气留。现代临床上常用其治疗咳嗽头痛神经衰弱、肠激惹综合征、牙痛慢性咽炎等病症。


医案选录】


李某,男,36岁。因反复发热两星期,并有关节疼痛,在哈尔滨某医院诊断为成人斯蒂尔病。医院给予抗生素治疗无效后换用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好转,但患者惧怕服用激素,于2017年8月12日特来门诊寻求中医治疗。


现主症:每日早晨发热,体温最高39℃,直到11点以后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第二天早晨又开始发热发热期间前胸有少量红色斑疹,热退后逐渐消退;左肩关节疼痛,乏力,畏寒,纳差,大便溏泄(一天两次),舌质淡,苔白腻,脉沉。


辅助检查:白细胞18.73×109个•L-1,铁蛋白1500μg•L-1,肝功能正常,肝脾彩超未见明显异常,类风湿因子阴性,抗核抗体阴性。


西医诊断:成人斯蒂尔病。


中医诊断:发热


治法:补气健脾,宣发郁热。


处方:柴胡40g,葛根15g,独活10g,羌活5g,防风10g,炙甘草15g,生甘草10g,党参15g,白芍15g,生白术30g,姜黄15g,牡丹皮15g,炒麦芽15g,焦神曲15g,炒鸡内金15g。7剂,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150ml。


2017年8月19日二诊:服药到第三天,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症状未再出现,大便溏稀有所改善,肩部疼痛缓解不明显。处方:一诊方去牡丹皮,加威灵仙15g、茯苓20g。14剂。


2017年9月2日三诊:发热未再发作,纳食明显好转,体力逐渐恢复,肩部疼痛缓解明显,复查白细胞:11.2×109个•L-1,铁蛋白750μg•L-1。症状明显好转,效不更方,继续服14剂。


2017年9月16日四诊:期间肩部已无疼痛,未再发热。三诊方去威灵仙,继续服14剂后复查铁蛋白、白细胞,均降到正常范围。


按语:患者每日晨起发热、乏力、纳差、畏寒大便溏泄、舌质淡等,可确定为脾气虚中阳不足引起。晨起阳气虚弱被阴邪郁闭体内,不得升发,无力推动气机运转,郁而成火而发热;至正午人体阳气渐盛阴邪被抑,推动气机的运转正常,郁火散,则体温下降;脾气不足,升清力弱,不能润养机体,则乏力、畏寒;脾开窍于口,脾虚则饮食纳差;脾虚而运化水谷精微力弱,则大便溏泄。治疗当以升阳散火汤加味升其脾阳,散其郁火


卢芳教授指出脾胃之气行于阳道,少阳为三阳之枢机,以大剂量柴胡为君,既可开脾胃之阳,亦可畅达少阳枢机,发散郁火葛根防风羌活独活升麻可发散阳明、太阳及少阴之郁火党参、炙甘草补中气助郁火发散;生甘草以调和诸药;白芍酸收以防各风药发散太过;脾虚易生湿邪,湿邪生而更易伤脾,用大量生白术健脾燥湿;炒麦芽、焦神曲、炒鸡内金具有消食健胃之功,卢芳教授最常用以改善纳差患者饮食,只有饮食的改善才能源源不断为脾胃提供动力;姜黄为治肩臂疼痛的最佳药物;用牡丹皮以清热凉血以透皮疹。二诊时患者症状改善,但肩部疼痛未得缓解,大便溏稀,去寒性药牡丹皮,加威灵仙,其药性善行,入十二经,可通十二经络而止痛;加茯苓利水渗湿以健脾。三诊时患者症状好转,效不更方。四诊时患者状态渐佳,继服四周,已无异常症状。

关联词条:

  • # 王庆其
  • # 升阳散火汤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脾胃论〉评注》,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王庆其。人卫中医编辑整理。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