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阴囊阴茎皮肤增厚、变粗呈象皮样改变,属中医“子肿”、“㿗疝”范围,即阴囊阴茎象皮肿。系淋巴管炎多次发作,皮下、皮内纤维组织增生引起,可由丝虫感染所致。


“㿗疝”之名最早见于《内经》。金元时代张子和对此论述甚详,在《儒门事亲》中指出:“㿗疝其状阴囊肿缒,如升如斗,不痒不痛者是也,得之地气卑湿所生,故江淮之间、湫溏之处,多感此疾,宜以去湿之药下之。”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一)水湿阻

1.临床表现:阴囊、阴茎水肿,阴囊逐渐肿大,皮肤光亮,继则变粗变硬,皮色不变,阴囊下坠,行走时沉重坠胀,不痛不痒。舌苔薄白,脉沉细。

2.病因病机:丝虫侵袭,留滞肝络,水湿内阻,瘀血阻络。

3.治法:利湿泄浊,通络消肿。

4.方剂:消肿汤(《实用中医泌尿生殖病学》)加减。

药物:萆薢15g,刘寄奴15g,马鞭草15g,金铃子9g,木香9g,穿山甲6g,桂枝6g,小茴香6g,当归12g,赤芍9g,虎杖15g,土茯苓30g,川牛膝12g,泽泻9g,荔枝核9g。

方义:萆薢土茯苓利湿泄浊,刘寄奴化瘀逐水,马鞭草破血杀虫、利湿消肿,金铃子、木香小茴香荔枝核理气,穿山甲虎杖牛膝通络,当归赤芍和血,桂枝通阳,泽泻利水。

加减:阴囊肿甚加三棱莪术化瘀消肿。腰脊酸痛加杜仲、川断补肾。


(二)湿热下注

1.临床表现:多见于急性发作或继发感染。阴囊、阴茎红肿热痛,伴寒战,口渴溲黄,尿道刺痛,尿浊,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病因病机:虫毒内结,湿热下注,蕴结阴囊,日久则致局部皮肤增厚。

3.治法:杀虫解毒,利湿消肿。

4.方剂马鞭草汤(《实用中医泌尿生殖病学》)加减。

药物:马鞭草15g,薏苡仁15g,虎杖15g,土茯苓15g,槟榔10g,山栀10g,丹参10g,全瓜蒌12g,冬瓜皮12g,丹皮12g,黄芩10g,大黄10g,夏枯草12g,糯稻根60g(煎汤代水)。

方义:马鞭草破血杀虫、利湿消肿,糯稻根槟榔杀虫,虎杖通络,土茯苓泄浊,山栀、黄芩大黄清热,冬瓜皮薏苡仁利湿消肿,丹参丹皮活血,全瓜萎、夏枯草散结。

加减:继发感染而表现湿胜者加苍术黄柏


【简易方药】


1.小茴香15g,食盐4g,共炒焦为末,再加青壳鸭蛋1个,同煎为饼,睡前用酒煎服,4日为1疗程。间隔5日,再服下一疗程。可连服4个疗程。

2.新鲜刘寄奴根120g,每日1剂,水煎服。10〜15日为1疗程,总量为1200〜1800g。孕妇忌服。


外治法


1.慢性期可用透骨草60g,鲜樟树叶、松针各30g,生姜15g,切碎,煎汤熏洗。每晚1次,每次15分钟。

2.急性发作或继发感染时,卧床休息,抬高阴囊,局部外敷青敷膏。

3.晚期严重阴囊象皮肿,可行外科成形术。

文献与评述

保持阴囊清洁,减少感染机会。应用阴囊托,以利淋巴回流。本症较难治疗,中药对早期淋巴水肿有一定疗效,晚期应以手术疗法为主。若合并乳糜尿者,参考乳糜尿处理。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