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朱氏集验方》卷九引何清之方:黄连汤

别名

杏连汤

处方

鹰爪黄连7茎(去毛节),杏仁7粒(去皮尖),北枣7枚(大枣)。

制法

上用新瓦盆存贮,入水8分,以纸覆盖,慢火熬,存3分,放地上去火毒,候冷,存在汤瓶上,蒸温不要热。

功能主治

火眼。

用法用量

杏连汤(《普济方》卷八十六)。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九引何清之方

《痘疹全书》卷下:黄连汤

处方
功能主治

疹毒发热滞下。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调天水散服之。初加大黄微利之。

摘录
《痘疹全书》卷下

诚书》卷十一:黄连汤

处方

黄连乌梅天花粉杏仁、莲肉、茯苓

功能主治

疳渴。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诚书》卷十一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黄连汤

处方

黄连(去须)1两,大黄(生用)1两,大青(去根)半两,升麻半两,黄药半两,甘草(炙)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2盏,加黑豆1撮,同煎至1盏,去滓,分温2服。病未退,每服更加芒消末半钱匕,汤成下。以微利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千金》卷二: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人参1两,吴茱萸5合,生姜3两,生地黄5两(一方用阿胶,一方用当归半两)。

功能主治

曾伤二月胎者,预服此。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酢浆7升,煮取3升,分4服,日3次,夜1次。

若颇觉不安,加乌梅1升,加乌梅者,不用浆,直用水。

注意

猪肉、冷水、芜荑

各家论述

《济阴纲目》生地为君,黄连为臣,似太寒矣,而又佐以姜、茱,岂非中和之剂乎。至干酢浆煮法并昼夜服法,俱佳。

摘录
《千金》卷二

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外台》卷七引《古今录验》:黄连汤

处方

黄连8两。

功能主治

心经蕴热,致患卒心痛,口疮,眼目赤肿羞明。小儿痘疮。卒心痛。诸热眼,赤种羞明,冒暑饮酒患眼。口疮。小儿热毒盛,发疹痘疮,初发早觉者。心经蕴热。

用法用量

黄连解毒汤(《直指》卷二十)、黄连一物汤(《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黄连解毒散《普济方》卷七十四)、黄连散(《普济方》卷四○三)、黄连泻心汤(《回春》卷五)。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外台》卷七引《古今录验》


其他同名方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黄连汤

处方

黄连(去须)1两,干姜(炮)半两,艾叶(炒)半两,乌梅肉3枚。

功能主治

小儿赤白痢,腹痛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钱匕,以水8分1盏,煎,去滓取3分,空腹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普济方》卷七十四引《选奇方》:黄连汤

处方

干姜(净洗)、黄连半两,杏仁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暴赤眼。

用法用量

绵包之,沸汤泡,闭目乘热洗之。

摘录
《普济方》卷七十四引《选奇方》

《洁古家珍》:黄连汤

别名

滋阴化气汤

处方

黄连(炒)、黄柏(炒)、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

因服热药过多,小便不利,或脐下闷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滋阴化气汤《卫生宝鉴》卷十七)。

摘录
《洁古家珍》

《保命集》卷中:黄连汤

处方

黄连(去须)半两,当归半两,甘草2钱(炙)。

功能主治

湿毒下血,大便后下血,腹中不痛。湿毒便血,不痛,血色不鲜,或紫黑如豆汁。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煎至7分,食后温服。

摘录
《保命集》卷中

《卫生总微》卷七:黄连汤

处方

黄连(去须,微炒)2两,黄柏1两(锉,微炒),阿胶1两(蛤粉炒),栀子仁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热入肠胃,下痢脓血。

用法用量

每服1-2钱,水6分,煎至4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卫生总微》卷七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黄连汤

处方

黄连(去须,绵裹)1两,蜜1合,童便2盏。

功能主治

乳石发白痢。

用法用量

上以水2盏,与小便渍药1宿,煎至1盏半,去滓,分为2服,弱人3服,早晨、日午、晚后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