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 | 温胆汤治疗奇难怪病四则
为了说明温胆汤的临床使用及辨证方法,不揣肤浅,选录个人治疗的病案数则,以供参考。
例1:杨某,女,59岁。病已2年,屡治无效。自称其右侧唇与舌感觉热而麻辣,如涂辣椒末,而左侧的唇舌则觉寒凉如冰,冷彻肌肉。其人殊肥,面色黧黑,每晨起必先呕吐痰涎,亦习以为常。问其睡眠,则少寐多梦,且心悸易惊。六脉弦滑,舌无异常,惟苔则白腻。
此证为痰热作祟,所谓“怪病多痰”是矣,审其晨起呕吐痰涎,脉滑面黧,属痰热似无可疑。
服至六剂,不但舌唇异常感觉消失,其他诸证亦随之而愈。
例2.王某,女,30岁。经常头痛而晕,且胆小善畏,如一人居,辄幻见满室杂坐老幼,集而向之笑,惊骇之余,毛发皆耸,移时,而所见之人杳然无踪。为此必挽其夫在家为伴。经常失眠而多噩梦,头痛掣目,心烦口苦,其脉滑数,舌质绛而苔黄厚。
证候分析:脉滑主痰,苔黄厚亦主痰热;口苦心烦,头晕且痛,掣及目珠,皆肝胆痰火上逆之征。肝胆之邪乱于神志,清虚之窍受蒙,神魂为之拂乱,故见心烦、少寐、多噩梦,而又有“幻见”。笑为心之声,属痰火动其性。
治当清化痰热,兼平肝宁心为法。
温胆汤原方,加栀子、黄芩、黄连、夏枯草、蒺藜、龙骨、牡蛎、白芍。
加减进退,约服十余剂而愈。
例3:张某,女,32岁。得病原因由于惊吓。心胸憋闷不堪,时有气冲,如上至心胸,则觉心中忙乱难耐,必须跑出屋外,大喊几声方安。睡眠不佳,多做噩梦。胆小善畏,情志郁而不伸。六脉沉弦,舌红苔白。
证候分析:此证脉沉弦,主肝气抑郁,古人说:六郁多沉,而弦主肝胆。肝气上冲心胸则心中为之忙乱,跑出屋外,大喊几声,使气郁得伸故安。寐差且多怕梦,又胆小善畏,乃气郁生痰,神魂为之不安。
治法:疏肝豁痰,解郁理气。
以温胆汤原方,另加香附、郁金、青皮、陈皮、牡丹皮、白芍、蒺藜、菖蒲、土贝母等药。服二十余剂,其病逐渐获愈。
例4:李某,女,34岁。患病有三载,睡眠不佳,多梦易惊,精神忽忽失常。曾裁剪衣料,持剪直下,衣料裁废,方始知悔,其动作每多如此。与人言则喋喋不休,易悲易哭,不能控制。有时全身发热,自觉有一股风气在皮肤中走窜,忽上忽下,尤以肩膊为明显。两手颤抖,四肢发麻,口苦多涎。脉弦细,舌边尖红绛、苔白。
证为肝胆痰热,日久伤阴动风。口苦多涎,寐少梦多,惊畏而精神恍惚,举止失常,反映了痰热扰心,神志不安;自觉风气走窜,四肢发麻,两手颤抖,脉弦而细,又主血虚风动,络脉失养之象。
治法:清痰热,养血息风。
用温胆汤原方,另加当归、白芍、何首乌、桑寄生、红花、桃仁、全蝎、僵蚕、钩藤等药。
服三十余剂,逐渐痊愈。
版权声明:
出自《刘渡舟医论医话100则》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