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凤翅医话——经时方合有妙用

凤翅

签约讲师

浏览:543

时间:2022-08-07

记得在拙著《医门锁钥·伤寒论方证探要》里有一篇医话眉棱骨痛循经治”,说的是二十多年前治疗一位男性患者的眉棱骨痛的故事,先节录片段看如何治疗。某兄以杀猪为业,患眉棱骨痛,也就是眶上神经痛数年之久,久治难愈,证见眉骨常痛,痛极眼花,口苦心烦欲呕,少寐多梦,脉弦而有力,舌红苔微黄,时时口干欲饮,便硬难解,与予大柴胡化裁加味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芍药15克,甘草10克,大黄12克,白芷12克,石膏(打碎)20克,制川草乌(各)6克,生姜一大块为引,四剂而愈。


无独有偶,那一次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二嫂(病案见《医门锁钥》),15年5月4日又来找我看很痛苦的眉骨痛,二嫂说年轻时就得过这烦人的毛病,那时候还因此而住院治疗过,吃了很久的治神经痛药,又看中医中药,历时快三个月才好,以后又小发作几次,吃吃消炎镇痛药便无事了。一个多月前,因一大早出门,吹了凉风,患了感冒头痛发烧,吃了三天感冒药,感冒好像好了,可是这左边得过病的眉骨又疼起来了,吃多日消炎止痛药而无效,疼痛逐日加重,这不只得来找我兄弟瞅瞅看能不能治。


脉之弦紧,舌红,苔白干,取治头风头痛之意,与川芎茶调散化裁:荆芥15克,防风10克,甘草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细辛6克,薄荷6克,石膏(捣细)15克,生姜,红枣为引,三剂。7日复诊,述无效。


重新审证,细问方知这患病一月来,常常鼻塞,身子怕冷,头部尤其怕风,似乎有时还觉低烧,这种感觉一来,眉骨痛太阳穴以至于牵扯半边头跳痛,痛而心烦欲呕,口苦饮食无味,以至于不敢出门,常手捂痛处静坐。综合舌脉证,乃小柴胡的证,仍取小柴胡法,加味治之,与方:柴胡18克,黄芩10克,半夏8克,甘草8克,防风8克,川芎8克,细辛6克,白芷10克,制川、草乌(各)6克,生姜鸡蛋黄大一块拍碎,红枣五个,三剂。6月20日来看老寒腿儿膝关节疼,说吃了上次的三副药,病愈。


来看看现代医学对眶上神经痛的描述。眶上神经是三叉神经第一支的末梢支,较表浅。眶上神经痛是指眶上神经分布范围内(前额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眶上神经痛为经常间断性一侧或双侧球周、眶周不明原因灼痛或隐痛,眶上切迹处有明显压痛,发病与吹风受凉、感冒、外伤等因素有关,也不排除占位病变压迫神经所导致。起病多急性,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前额部阵发性或持续性针刺样痛或烧灼感,也可在持续痛时伴阵发性加剧。治疗用维生素B族药物,疼痛显著者可用苯妥因钠或卡马西平等。


关于治疗眉棱骨痛李东垣《兰室秘藏》选奇汤,用羌活防风黄芩甘草成方,治风热上犯,眉棱骨痛不可忍,或头目眩晕眉棱骨痛病属头痛范畴,头为诸阳之会,头面部诸般疼痛,多为风、为寒、为热,其浊阴之寒上攻亦可见,吴茱萸汤证即是。按照头痛分经而治的大原则,面部痛属足阳明经,头侧痛属足少阳经,头后项痛属足太阳经。《伤寒论》六病虽然是按照阴阳之气多少分属,但是,六病症候的形成,与手足六经分属的脏腑、经络的病理表现也有密切联系,即六病症候中,可以有与名称相同的经络所属部位的病变。此案整体辨证当为小柴胡证,而具体病痛关联足少阳经与足阳明经,故而以小柴胡清解少阳主治,加入对病对症之药,即用防风川芎细辛、川草乌祛风散寒止痛,白芷入阳明经,为治头面部诸疼痛之效药,《丹溪心法》:“治眉框痛,属风热与痰:黄芩(酒浸炒),白芷。上为末,茶清调二钱”;《朱氏集验医方》白芷散:“治头痛及目睛痛:白芷四钱,生乌头一钱。上为末,每服一字,茶调服”;《百一选方》都粱丸:“香白芷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多用荆芥点腊茶细嚼下,治头目昏重及血风头痛,暴寒乍暖,神思不清,伤寒头目昏晕等证。


经方小柴胡汤,时方选奇汤羌活温燥津液者,加入祛风润剂之防风,治偏正头风头痛川芎白芷细辛,通络止痛之川草乌,合方其效也如桴鼓之应。经方、时方,对证、对病都是好方;经方、时方,合理合用更显奇效。

关联词条:

  • # 眉棱骨痛
  • # 樊正阳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原创文稿,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