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Dì Jǐn Cǎo

别名

地联、夜光、承夜(《吴普本草》),地噤、地锦(《本草拾遗》),酱瓣草(《庚辛玉册》),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猢狲头草(《纲目》),扑地锦(《本草原始》),奶花草(《植物名实图考》),奶草、奶汁草、铺地锦、铺地红、红莲草(《福建民间草药》),斑鸠窝、天瓜叶、三月黄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地蓬草、铁线马齿苋、蜈蚣草(《江西民间草药》),奶疳草、红茎草(《浙江民间草药》),红斑鸠窝、地马桑,红沙草、凉帽草、小苍蝇翅草(《四川中药志》)。

释名

《本草纲目•卷二十•地锦》:“赤茎布地,故曰地锦。”

来源及植物形态

地锦草,始载于《嘉祐补注神农本草》。为大戟科植物地锦Euphorbia humifusa Willd.或斑地锦Euphorbia maculata L.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尤以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为多。


地锦Euphorbia humifusa Willd

采制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晒干。

性味归经

性味:辛,平。

①《别录》:"味苦,平,无毒。"

②《嘉祜本草》:"味辛,无毒。"

③《四川中药志》:"性子,味辛微苦涩,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止血,利湿,通乳。治菌痢,肠炎,咳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湿热黄疸,乳汁不通,痈肿疔疮,跌打肿痛。


1.本品性平偏凉,能清热解毒,治痢止泻,可用于:①热毒泻痢,大便脓血,可单用,或与马齿苋茶叶等伍用。②热毒痈肿,皮肤溃疡毒蛇咬伤,可用鲜品捣烂外敷,亦可煎汤内服。


2 . 本品止血兼能活血散瘀,故有止血而不留瘀滞等优点,可用治多种内外出血症,单用即有相当疗效,亦可配合相关药物应用。如治便血、血痢及痔疮出血,可与地榆槐花等配伍。因其止血又能利尿通淋,故常用于治尿血及血淋证,可配小蓟白茅根等。治崩漏下血,可与茜草蒲黄等同用。对外伤出血,可用鲜品捣敷,或研末外掺。


3 . 用其利湿退黄及利尿通淋之功,可用于湿热黄疸及热淋、小便不利诸症,可单用,或与茵陈白茅根车前草等伍用。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10-15g,鲜者可用15-30g;或入散剂。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撒。

各家论述

①《别录》:"主心气,女子阴疝血结。"


②《嘉佑本草》:"主通流血脉,亦可用治气。"


③《品汇精要》:"主调气和血。"


④《纲目》:"主痈肿恶疮,金刃扑损出血,血痢,下血,崩中,能散血止血,利小便。"


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胃部痞满疼痛,冷骨风,臭痰,痔疮及下乳。"


⑥《浙江民间草药》:"健胃止泻,治小儿疳积。"


⑦《上海常用中草药》:"止血,利尿,健胃,活血解毒。治黄疸痢疾,腹泻,尿路感染便血尿血,子宫出血,痔疮出血,跌打肿痛,女人乳汁不通,蛇咬伤,头疮,皮肤疮毒。"


⑧《福建中草药》:"清热凉血,消肿解毒。"

按语备注

地锦草因止血之功,故有 “血见愁”之名。但以 “血见愁”为名的中草药还有白花丹科植物二色补血草、茜草科植物拉拉藤(八仙草)、唇形科植物山藿香、芸香科植物 飞龙掌血、茄科植物十萼茄 (毛 药 )、爵床科植物小阿西达(白接骨)、鸭跖草科植物吊竹梅、紫万年青(蚌兰叶 )及紫露草(紫鸭跖草)、藜科植物大叶藜、茜草科植物茜草大戟科植物 铁苋菜、毛食科植物楼斗菜(漏斗菜)等同名异物者颇多,故应避免使用“血见愁”之名,以免发生混淆。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