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颈椎病调治心得
今天来闲聊分享“颈椎病”的一些小小心得。这个病名是西医名词,其实概括的太笼统,简单来说它是指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项韧带钙化等改变现象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中医里没这个名字,有的归属到“痹证”、“痿证”、“眩晕”、“头痛”、在伤科里有时把它归属于“颈肩痛”、“骨错缝”、“筋出槽”等范畴。
因为颈椎病引起的症状复杂多样,所以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鉴西医对颈椎病的分型,因人、因型、因症调治。
大家先了解一下西医在颈椎病上的分型有哪几种: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
下面先讲一讲颈型颈椎病,也就是咱们常见的劳损型的,这个表现出来的症状主要就是颈项酸痛不适,肩背肌肉僵紧,多数受凉受寒后加重,有时伴有颈项活动受限(落枕)。
这一种类型的处理,多数在颈根部(颈根穴区域)出现僵硬的筋结反应,再个就是肩胛骨内上角的位置(肩外俞区域)有筋结,多数按上去酸痛伴有“啪嗒啪嗒”的条索声响,手法拨筋散结,热敷后缓解!
再有一个,在这里讲一个特殊病例!这个也是别人介绍到我这里的,辗转去了无数地方治疗颈椎,所谓的各种专家大师都找过,颈椎问题反反复复数年。
何某,男,三十多岁,左侧颈部僵紧不适数年,伴有睡眠质量下降,加重数周。查体:颈椎生理曲度消失,颈肩部肌肉僵紧,左侧甚。左侧颈二至颈五椎旁触及到不规则筋结状条索,“啪嗒~啪嗒”作响。右侧同样椎旁触摸到线状细条索,枕骨后缘一线不同程度筋结反应,压痛明显。
手下触摸感知颈椎左侧的筋结和平常的筋结有所不同,随问其是否做过其他破皮性治疗。其回答说曾经反复做过十多次小针刀,遂告知此筋结可能与反复粘连形成瘢痕组织有关系,不能保证预期效果。
经他同意调治后,先予以揉药软坚散结,再在以上筋结反应点行精准拨筋术,再正骨复位,最后辅以百川归海灸法收尾。
前后调治九次,做过针刀的瘢痕才柔软消失过半,颈肩不适症状也已缓解。嘱其做一些有助于恢复的锻炼动作,平素应注意保暖,不可受凉受寒,定期复诊巩固!
说这个案例是让大家注意,这样经过反复治疗,而且做过侵入性治疗的颈椎病,病情一般比较复杂,有时并不是我们能完全把握效果程度的。再者就是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和配合也很重要,如果不能建立信任度,很可能到最后都不会有效果。还有关键的一点,小针刀不是不能做,但个人建议不要反复多次去做,反复切割会造成肌肉纤维组织粘连,形成瘢痕挛缩,为以后的治疗带来障碍!
我们接着讲神经根型的颈椎病,这个类型的就比颈型的要严重了,主要症状为持续性颈臂痛呈现出阵发性加重。大部分伴有手臂疼痛、麻木、无力,时间长的甚至还伴有肌肉萎缩!
这种类型的,大部分伴有颈部错骨缝现象,可先行常规理筋散结,重点在锁骨上窝、锁骨下缘、肘窝部、肩胛天宗部、肩贞部循筋探结,手法徐徐拨筋、点按。后在颈部查骨错缝,可行正骨复位手法,配合阳光普照区温灸(至阳+大椎) 。
再者常见的就是椎动脉型的和交感神经型的颈椎病,顾名思义,椎动脉和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的。这两种颈椎病很容易混淆,因为两者表现的症状有相似之处,后者更为复杂。
此类症状主要就是眩晕,有时颈椎左右转动就会加重,甚至还伴有恶心、呕吐、胸闷。
还有伴有头痛的,这个症状大多和眩晕交错出现,多是单侧头枕部、太阳穴处或像是戴着紧箍咒的感觉,以胀痛、跳痛为主。
还有的伴有耳鸣、心率不正常,出虚汗,还有的伴有胃肠功能紊乱!
此型颈椎病多数伴有颈部寰枕关节、寰枢关节错骨缝现象。再个这种类型最好结合中医思路,可以快速解决症状!
前段时间还调治一例,某女57岁,持续一个多月眩晕,伴有颈肩僵紧晚上平躺时症状加重。平时还容易急躁发脾气,偶有胸闷现象。
在其它地方治疗近两个星期效果不佳,经别人介绍来我处,看片子颈椎有错骨缝,而且有退行性改变(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反弓。
查体:颈椎上段错骨缝,椎旁有压痛,风池上方有筋结反应压痛明显,肩胛骨内上角筋结反应。腹诊:中脘处触及痞块状筋结,气海关元处筋结僵硬,触及有寒意透指。
分析:记得内经有云: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
到了这个年龄,肾气虚,精气不足,一般都会伴有下焦虚寒现象,头为清阳之府,诸阳之会。下焦虚寒,原气不能上达中焦,中焦虚而不能运化四围精气,气机不畅,清阳不能上奉头颅,故而出现眩晕。
肚脐以上为天,此种现象多在心下有筋结反应(中脘区域),肚脐以下为地,下焦丹田也会有筋结反应(中注、关元区域)
再则从错骨缝现象来说,颈椎上段错骨缝同样也会出现眩晕现象。
处理:用精准手法拨筋,在肩胛骨内上角处、椎旁筋结、风池部循筋探结,松筋后予以手法正骨复位。再在心下中脘区域、关元区域寻结拨筋,最后辅以天地回阳灸术(中脘+关元)补之。处理一次后既有明显效果,后续跟进调治一个礼拜症状消失。
此类型只在局部调整,往往效果不尽人意。要有中医的整体观念指导,元气虚损,必不达于头目,筋骨也会失养。由此可见,整体、局部通调,从根源入手,能见奇效!
这种案例经历的太多了,不一一列举。大家能记住理解调治思路,就能灵活掌握运用,任他症状怎么错综复杂,寻其本源,万变不离其宗,因人治之!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潘要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