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四明心法》辨症脉合与不合,症时不合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212

时间:2020-08-23

什么是症与脉合,症与脉不合?外感、内伤都有症脉的合与不合。外感,出现蒸蒸发热症状,脉象必然洪大浮数,这是症与脉合。如果发热脉象不洪大浮数,是症与脉不合。常说的:阳症得阴脉者死。此句话是针对伤寒病来说的,如果是伤寒以外的病症,就不能判断为死症,这种情况必定是火邪被遏制,或是胃阴不能充盈脉体,或肾水不能化生为荣血的缘故,这样的就要忽略症状,凭借脉象来治疗。火邪被遏制的,用逍遥散生地薄荷来发散,或加丹皮、山栀,引导郁火下降,让郁闭疏通开就可以。胃阴不能充盈脉体的,用四物汤更加熟地枸杞人参麦冬五味来滋养脉体就可以。肾水不能化生荣血的,用六味地黄汤、左归饮补益就可以。如内伤又没有发热,他的脉象应当是平静的,反而出现浮躁洪大而数的脉,就是症与脉不合。常说:阴症得阳脉者生。这句也是说的伤寒,如果其他病症也是不能就判断为可治的,这种必定是阴液亡失了,或阳明有食积与火邪,或肾虚不能纳气,或过度服用乌头、附子导致下焦津液枯竭。又有一种重按有力,却不弦,从肌肉渗开,脉与肉无界限,类似浮洪豁大,总归是阴性的脉象,是正常阴精亡失。如果阴亡,分别先天后天来救治。有食积与火邪的,健运主兼用清凉。肾虚不能纳气的,用六味地黄汤、都气丸。过度服用乌头、附子的,用六味地黄汤兼用黄柏知母。脉与肉无界限的,用六味地黄汤加归身、枸杞子、枣仁、白芍生脉散。凡是病症都有脉症合与不合,可以根据列举的例子,进行引申,触类旁通。。

何谓症与脉合,与脉不合?有外感之症脉,有内伤之症脉。外感者,蒸蒸发热,其脉必洪大浮数,是症与脉合也。如发热而脉不洪大浮数,是症与脉不合也。传曰:阳症得阴脉者死。此句是论伤寒,若别症不可便断为死,此必是火遏也,或胃阴不能充拓也,或肾水不能化其荣血也,则舍症从脉可也。火遏者,逍遥散生地薄荷以发之,或加丹皮、山栀,屈曲下行以通之可也。胃阴不能充拓者,四物汤(亦须去川芎甘草,方合阳明。)重加熟地枸杞人参麦冬五味以滋之可也。(左归饮茯苓加归芍合生脉甚验。)肾水不能化其荣血者,六味、左归以补之可也。如内伤而外不发热,其脉当静,而反浮躁洪大而数,是症与脉不合也。传曰:阴症得阳脉者生。此句亦论伤寒,若别症又不可便许为生,此必是阴亡也,或阳明有食与火也,或肾虚不能纳气也,或过服乌附而下焦津液枯竭也。又有一种重按有力,却不弦,从肌肉渗开,脉与肉无界限,此近于浮洪豁大也,总是阴之象也,阴亡也。(此阴字当作精字、血字、津液字看,治宜温养、濡润、填补。一用苦寒沉降之阴药,败阳灭火,祸不旋踵矣。)如阴亡,分先后天以救其阴。(先天者,肾中之阴也;后天者,胃中之阴也。缘救阴之法,则上文已详,兹故不另立耳。)有食与火者,健运兼清凉也。(宜从养阴治,使阴气外溢,则得汗而火自清。阴血下润,则便通而食自下,不可妄用芩连以清火,枳朴以消食也。)肾虚不能纳气者,六味、都气。(都气尤捷)过服乌附者,六味兼黄柏知母是也。(知柏两味,性味苦寒,大戕脾胃,非有中焦实火,下焦湿火不宜妄用。今因乌附过剂,以致下焦津液枯竭,则黄柏之燥,尤非所宜,且六味纯阴润下,但壮水之主,自足以制阳光矣,何必更加知柏哉。)脉与肉无界限者,六味加归身、枸杞子、枣仁、白芍合生脉也。凡症皆有合不合,举此可以引伸触类矣。

什么是病症与时令不合?譬如夏月出现恶热而烦燥症状,本不应当用辛热药,但是如果这种恶热烦躁是无根之火,狂越于外引起,不用人参、桂、附、八味丸,就没办法收回这种浮越在外的孤阳,所说的“桂附清蒸热”就是这种情况。这也是要忽略时令因素凭借症候治疗的情况。又如冬月出现畏寒怕冷症状,按理应当用辛热药,然而如果是火郁在里面,火热生风,耗散元气,气被火耗散,所以出现凛凛畏寒症状的,治疗就要或用辛甘来发散,或芩、连、承气来疏通,让火宣透,畏寒症状就可以消除了。所说的“硝黄解寒战”就是这种情况。这也是忽略时令因素凭借症候治疗的情况。

何谓症与时不合?譬如夏月恶热而燥,不当用辛热矣,然却是无根之火,狂越于外,(须知此火不可水灭,不可湿伏,折以寒凉,无不立毙。故当舍时从症耳。)非人参、桂、附、八味,无以返飞越之孤阳,(须浸冷服,乃合“伏其所主,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之义,否则恐其拒格耳。)传曰“桂附清蒸热”是也。此舍时从症之谓也。又如冬月畏寒怕冷,必当辛热矣,然却是火郁于中,火热生风,冲突元气,气从火散,故凛凛畏寒,(即疟疾之战,亦非真寒也,此等若认作真寒,而以热药治之,则误矣。)或辛甘以发之,(逍遥散生地薄荷,或加山栀丹皮。)或芩连承气以通之,则火透而寒除矣。传曰“硝黄解寒战”是也。此亦舍时从症之谓也。(夏月用凉药,冬月用热药。互看。)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