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心法:桂枝法系列②
转自 医品阁 公众号
五、祛外風鎮內風之法
【組方】:
【歌訣】:
桂枝法有基本方,桂枝術草楂肉姜;內外鎮風加天麻,太陽傷風降壓方。
【法解】:
以桂枝尖撥開太陽,使氣化得宣,引坎中之微陽布於三焦。生貢術崇土制水以伏火,使火能溫水,氣能上通。楂肉理脾胃,和五臟,而中樞運轉。天麻袪外風鎮內風之妙品,理肌腠,達網膜,鎮陽明,安頭風,使風不能內竄,助清陰以護清陽,正邪即不相爭。
凡脈浮,畏風,或脈浮緊,或左手脈沈取洪大,肝脈浮者,此為外風,或外風內風皆有之證。此法祛外風,鎮內風,並可穩定血壓,降血壓,頭昏可愈,凡太陽傷風癥皆可用之(《大醫火神師徒傳道錄》)。
【應用要點】:
註1:天麻,性溫,有鎮風之能。上達巔頂,下入水底(腎),中達心孔,鎮正陽(太陽證之邪),頭痛皆醫。
註2:天麻合桂枝,開太陽之氣,引壹陽(坎中壹陽)緣木上行,循心包,通肺竅,而大氣升舉。
註3:天麻合淫羊霍,扶正陽而雜邪乃祛。
註5:天麻合姜,有安內攘外之效。
思考題:
1、楂肉加天麻為什麽可以降血壓?其作用機理是什麽?
2、在臨床中,若加用楂肉和天麻不但不降壓,反使血壓飈升,說明患者有什麽問題?臨床中如何據癥變法?
3、用天麻的脈象指征是什麽?當出現什麽樣的脈象後,就不能用天麻?
4、此法在什麽條件下,可酌情加淫羊藿?
六、祛痰潔重樓之法
【組方】:
桂枝,茅術,楂肉,法夏,石菖蒲,茯神,炙甘草,生姜,(酌情加淫羊霍)。
【歌訣】:
茯神法夏石菖蒲,袪痰化濁潔喉嚨。
【法解】:
用茯神鎮心宮而行水,使膻中無水之侵擾,膏肓能收能放,上與肺源相接,呼吸不亂,下與賁門相連,放納無錯。加菖蒲,撥開呼吸清陽道路,使心竅開放自然,膏肓之機即無壅塞。用茅術泄脾胃之濕,法半夏降膈中之凝,疏重樓而行汙濁,使脾胃通達。更與桂枝尖偕行,壹切凝滯汙穢之物,逐漸化歸下焦決瀆之處,膀胱氣機推行無阻。
【應用要點】:
註1:石菖蒲,生於水石之中,氣味辛,微溫微苦。通心竅,入水底而引微陽上升。
註2:石菖蒲得茯神,行濁水而升清;
註3:石菖蒲得法夏,疏重樓而行汙濁,清濁可分,哮喘可定。
註4:法夏,氣辛味溫而烈,法制氣則平(法夏,京半夏,姜半夏都是以法炮制),半夏有降逆之能,通沖之效,濃痰可消。
註5:法夏,桂枝,茅術同用,行水化氣,祛痰;
註6:法夏得石菖蒲,疏肺絡,清濁可分;
註7:法夏得茯神:氣化乃宣。
思考題:
1、在使用該法中,若患者又出現嗓子痛或癢,應該怎樣據癥變法,加用什麽藥?
2、若患者有深痰或陳痰,用此法還是咳不出,應該加用什麽藥?
3、在出現什麽脈象的情況下,宜先用非附桂法使患者將陳痰咳出來,之後才能用桂枝法?
七、祛肺寒助肺氣之法
【組方】:
桂枝,貢術,楂肉(小茴), 砂仁,石菖蒲,法夏,炙甘草,生姜。
【歌訣】:
桂枝綜合法更強,夏砂菖蒲全用上;夏砂菖蒲袪肺寒,天明地朗肺氣強。
【法解】:
此法在桂枝基本法的基礎上,加石菖蒲、法半夏、砂仁,彭師稱之為桂枝綜合法。
用桂枝尖撥開太陽,透達少陰。石菖蒲潔膻中、通心竅,入水底引微陽上升。法半夏降膈之逆,使脾胃通達,與石菖蒲,西砂仁偕行,上傳心神於肺宮,下引水精於肺胃,肺寒盡可袪,肺氣得其升,壹切凝滯汙穢之物,隨肺之肅降,漸漸化歸下焦決瀆之處,金生而水暖,水暖而木調,務期使膀胱之氣機推行無阻。
【應用要點】:
註1:胸悶,肺脈沈滯而緊,肺氣弱,或咳或不咳,均可用此法。
註2:砂仁,氣味辛溫而柔,理氣化痰,化精輸精,由上而下,由內而外,更能使精氣合五臟。
註3:砂仁,貢術,姜同用,通五臟,而肺、而腎、而心、而肝、而脾,皆可與營衛協合。
註5:砂仁得淫羊藿,可使陰陽攜行,精氣運化臟腑安和,而神氣泰然。
註6:細砂殼可以開上、中、下三膈。
思考題:
1、砂仁、法夏、石菖蒲聯合使用,為什麽可以袪肺寒?其作用機理是什麽?
2、如何判斷肺寒與肺熱,各有什麽脈象指征?
3、肺寒會不會引起發燒?什麽樣的肺熱不能用桂枝法?甚至下咽必死?
4、假如患者不需要化痰,在無痰可化的情況下,為什麽還可以用法夏與砂仁,菖蒲配合袪肺寒?法夏的作用機理是什麽?
6、在什麽情況下該法中楂肉應換成茴香?
治濕疹皮疹之法
【組成】:
桂枝、茅術、小茴香、甘草、生姜。蛇床子、地膚子、香白芷、花椒、茯神(蒼耳子、陳艾)。
【方解】:
本法在桂枝基本法二(即疏肝醒脾法)基礎上(未用淫羊藿),加蛇床子、地膚子、香白芷、花椒、茯神。
蛇床子氣平味辛,引血潤燥,清肌腠中之燥濕,解皮膚之風癢。地膚子化皮膚中之垢濁,消肌腠中之凝瘀,開太陽、陽明通達之路。白芷辛香之品,入肺絡而通皮毛,化清中之濁,清陰中之穢,凡氣血中有留汙,瘀積肌表肌腠之滯,皆可化之。三者聯袂而用,開太陽陽明之道路,皮膚肌腠鬼門皆開,瘀滯肌表肌腠之邪濁汙穢,隨太陽而化之汗,隨陽明大腸降為便而出;借花椒之開通陰陽之性,但凡內外纖維之空穴之處,其邪氣汙濁均經其內服外洗而消之。更借茯神寧心神而導濕濁分化,壹切皮膚肌腠非常人之物皆能隨陰陽運行,漸漸化為烏有矣。
【應用要點】:
此法指皮疹、白屑風、濕疹及皮膚上生籽籽(痤瘡),周身發癢之病。病重者,或服數劑未愈者。可加用陳艾、蒼耳子。蒼耳子不用多服,易令人嘔吐或不適。甘草宜生用。
去濕通經治痹法
【組成】:
桂枝、茅術、小茴香、炙甘草、生姜、(淫羊藿)。威靈仙、羌活、松節、茯苓、全蔥。
【方解】:
本法在桂枝基本法二(即疏肝醒脾法)基礎上,加靈仙根、松節、羌活、茯苓、全蔥。
威靈仙以根最佳,微苦微辛,擅於通行十二經絡。與松節同用,骨節酸痛凝滯之病可解,筋脈之瘀痛可通。與羌活同用,化風濕之凝滯,脈調而筋暢,使氣血交流於肌腠之間。與茯苓合,分利水濕之力,通達於十二經絡內外,皆能使之隨陽行而陰化。再借全蔥,其青白相間,通經通絡,通達內外,宣清竅,化濁陰,使九竅無阻,百脈可調,肌腠網膜得其潤澤,五郁得化,並能導陰陽往來順利,使營衛氣血得調,唯助生生化化之機,壹切痹阻之邪氣,皆可隨其通導之性而化為烏有矣。
【應用要點】:
此法是治療風寒濕雜聚而為痹病的初始之法,爾後尚需附片、川烏等法,才能治痹病使之痊愈。根據病情,法中可加用生杜仲,廣臺烏、石楠藤、西砂仁,或益智仁。當脈緊裏寒而非太陽證外邪時,方可用此法,以免引邪入裏,反而加重病情。廣臺烏用於病疼痛,或體弱者不可用羌活者;四肢痛者加用石楠藤;腰、經絡傷痛者可用杜仲。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