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近日自治外感高热的几点启示

四君人参

浏览:636

时间:2020-09-14

2019年12月31日下午看了几位病人之后,突然身上微微有点怕冷,自己有感冒的预感。回到家中,吃辣火锅来散寒,期间开始流涕。当夜,流涕较多。次日早上,鼻酸鼻痒喷嚏、大量清鼻涕,恶寒无汗,头晕,体温39.1度,肌肉酸疼,咽不疼,口不干。典型的风寒表证。


下午为自己处方(桂枝法):桂枝20、苍术10、陈皮10、生山楂10、白芷10、石菖蒲(另包)10、炙甘草5、羌活10、防风10、生姜30,3副。因买药不方便,晚上7点多才吃上第一副的头煎。打开电热毯“升温档”,盖被子捂汗,汗不出。连喝热稀粥2碗,汗微出,但很不透彻,烧未退。大概9-10点钟又服第二副的头煎,继用电热毯加热捂汗,汗仍不出,身不适,高烧39.5,甚至手足发麻。将近夜间12点,又服第三副药的头煎。此时,将电热毯关掉,闭目休养,至凌晨1点多,迷迷糊糊之间,身上出了一身透汗。凌晨4点左右又出了一身透汗,足背、足心都出汗了。次日晨起,热退,身乏,动则汗出,静养2天后。除了口唇疱疹之外,身体基本恢复。


结合切身体会,总结经验、教训如下:


1. 短期内增加服药次数和剂量的必要性:看前人治外感病医案,多有服药后“一汗而解”的记载。实则不一定。张仲景桂枝汤方后提示:“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症犹在者,复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我们对中药退烧不要抱有“过速”的过高期望(等待机体营卫自调契机的出现,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后文还会详述)。


2. 喝粥确实有助于发汗:刚开始虽然喝的是热药,但毫无出汗的意思,在喝热粥之后,才微微有汗。


3. 服药后,不宜开电热毯高温逼汗。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多次提到,伤寒表证虽然需要发汗,但不适宜用火疗,因火疗导致的病情恶化,《伤寒论》甚至称之为“火逆”。从此次本人切身体会来看,电热毯高温加热不仅无益于“有意义的汗出”(能使疾病转愈的汗出),而且容易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退烧后出现口唇脱皮、疱疹很有可能跟此有关)。因此,建议服药后,不要过度心急(越是紧张、心急,越不容易达到自然汗出),盖被耐心等汗即可,不必再过度加热(包括开电热毯、烧火炕至高温)。因为,外感高烧要达到彻底退烧的目的,必然要经过由内而外、自然而然的通身出汗,最终达到营卫自调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并不能通过过度加热来实现。实际上,服用中药的意义也仅在于使这个过程提前一点到来。相较而言,服用西药退烧药,大汗来得很快,烧很快退了,但几小时之后,往往出现复烧,就是因为西药所致的大汗并非“由内而外、自然而然”的营卫自调的过程。


4. 遍身汗出的标准:起初通常是上半身出汗,然后再扩展到下半身,直至足部。如果仅仅是上半身出汗,即使汗量较大,烧也退不下来,必然要等到由内而外、自然而然的通身出汗,直至足部(浑身没有一处肌肤不出汗)。此时,高烧将会马上下降。


外感高热,应视具体情况而辨证施治,限于篇幅,本文仅就此次自身患病略述一二。总之,外感高热并不可怕,在诊治和服药过程中如果能注意各方面细节,准确用药,通常能达到使病情尽快得到控制、不易复烧的目的。

关联词条:

  • # 发热
  • # 桂枝法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董正平,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