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张觉人考证“十三方”(唐伟华)

求道

浏览:34

时间:2024-04-17

张觉人先生,字梦禅,晚号觉因老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二月,生于四川广安东岳乡。九岁失怙,年十三失恃,自此,随伯父张义泰,并从其学习中医。先生自幼倾心歧黄,后又醉心炼丹之术,旁及气功引导,武术剑击,堪舆风鉴,因有“多宝道人”之雅号。为吾师文琢之、杨景成挚友。张之事迹,两师曾多次谈及,先生为搜集、考证外科秘方,历三十载,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其执着精神颇为感人。


为了解先生生平,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先生又拜倪静庵为师,专习中医外科。倪乃奇人,常独往深山旷野采药,或夜宿古刹寺院炼丹,一去数日方归。先生见倪师丹药疗疮,其效如神,遂潜心学习,恭顺如子,深得倪师喜爱,因将平生所学,尽传先生。并告谓:“当今南派丹道医家,首推贵州平越福泉山,高真观老道廖复阳。尔若欲得其术,宜访求之。”


宣统三年(1911年),先生辞别恩师,只身前往。昔日贵州,山高路遥,先生不畏艰辛,跋山涉水千。投向廖福阳门下,求学炼丹秘术。时廖先生年逾九旬,早已山门关闭,不再收徒传道,因感觉人先生,千里寻师之诚,破例收为关门弟子。先生乃焚膏继晷,潜心苦学,时未一载,尽得廖氏真传,且到廖氏不肯外传的玄门四大丹药——乾坤一气丹、金龟下海丹、混元丹和毒龙丹。觉人先生运用这些珍贵秘方,在其70余年行医生涯里,救治了难以数计的外科危难重证。


次年,先生学成回川,便在重庆四川陆军第五军熊克武部任军医。民国三年(1914年),离开部队,先后在重庆、上海等地行医。时人因其善治肺痨瘰疬,而称其为“虚痨专家”。


民国十一年(1922年)先生又先后去杭州葛岭、广州罗浮山、彭县葛仙山、丹景山,以及合川、铜梁等地,实地考察古代道家炼丹遗址,收集整理炼丹技术。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五月,与余律笙、文琢之在成都创办《医声通讯》,同年8月,先生大作《外科十三方考》,在《华西医药杂志》上连载,立即在国内引起极大重视。此书系先生长期研究与实践的结晶。1949年由《华西医药杂志》印行专册,1955年复经先生修订,由上海千顷堂正式出版。


1956年,先生奉调成都市卫生局,次年调入成都中医院工作,1959年又调至成都中医学校,任外科、中药方剂等课的教学,直至1972年,先生年届八十二岁,方得退休。先生一生从不虚度光阴,即使退休后,也未停止学术研究,而安享时光。1980年先生已九十一岁高龄,仍笔耕不缀,完成出版了《中国炼丹术与丹药》一书。一生之勤奋,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杨景成先生尝谓余曰:先生一生最惜光阴,与朋友约会,守信不爽,准时而至,不早到而浪费光阴,不迟到而耽误朋友。若友人误时未至,先生则再待十余分钟即离去,若欲再次会晤,需另约时日。其惜光阴、守信誉,盖若此也。


1967年夏,笔者赴成都中医学院,随文琢之先生进修时,7月23日,中午下班,文老问余:“下午三点,东城区草药门诊部,有十余老中医在此聚会,张老亦出席,汝愿同去?”余欣然应允。余在成都时,见有中医学院同学,摘抄外科十三方,我亦借而抄之。今去参会,借机请教其中疑问。


午后两点,随文老同去,至其会所,已有多人,张先生已先到,坐在靠窗处看书。经文老引荐,张老热情招呼,随即移来两把竹椅,放在其侧,让文老和我坐下。二人相谈甚欢,余唯专心静听先生交谈。张先生见余无言静坐,转与我谈,余乃借机请教《外科十三方》中尚未明晰之处。如升丹时所扣之碗,是否仅有古代青花瓷碗可用?碗覆于锅之接缝处,需用石膏粉与麸醋调和为泥密封,所用石膏粉 系石膏抑熟石膏?若无倭铅,可否代以国产之铅?白蜡与黄蜡有何区别,若无白蜡,可否代以黄蜡?先生皆一一解答。


先生在医学上的主要成就,是将濒于失传的外科秘方及炼丹术,收集整理,加以研究。著成《外科十三方考》与《中国炼丹术与丹药》予以出版,将流传于民间之医术精华,保留下来。2009年5月,学苑出版社出版又将先生之《外科十三方考》、《丹药本草》、《红蓼山馆医集》出版了


外科十三方,系流传于西南各省民间医生中的秘方,持方者极为保守,轻易不肯传人。偶有传授,亦多不真,或改头换面,故意增减,或用别名,隐晦难求。又特别是第一方“中九丸”,更是走方郎中之看家方药,秘而不宣。执方者对初学后进,或局外之人,每高声吟唱:“祖师口授中九丸,锅烈金丹誓不言,用到石青不用处,方知银翠要口传,子孙永保如金玉,不需富贵置田园”的俚歌,以自炫其能,并流露神秘。一旦获得此方,便可上傲王侯。如欲请教一番,更非重金不可,即使执弟子礼,亦常以“教一路,留一路,免得徒弟打师傅”,来敷衍塞责,十人传出十个花样,致使济世灵方,愈传愈伪。觉人先生早年为考证这“外科十三方,”走遍西南各省,拜访许多民间医生及僧道中人,所传之方,各不尽同。觉人先生经反复试验,最后确定各方之组成、炼制方法及功用、使用范围。


这“外科十三方”究系何许方也?


第一方名中九丸,是治巴骨流痰(骨结核)之圣药。由锅烈、金丹、银翠按比例组成,每服一分,日二三服,温水送下。1968年余师事琢之先生,临别,先生赠中九丸1瓶,瓶大如指,内贮中九丸100粒,药粒大若“仁丹”,朱砂为衣。1972年5月,遇一左膝生疮,脓水清稀,溃口淡黯,无力医治,十年不愈,每日以杖代脚,屋内慢行,余既悯其家贫失治,复欲验其秘方药效,遂将此药赠彼试服,嘱其早晚各服二粒,(服药数日,觉无副作用,改为日三服,)温水服下。百粒服完,溃膝竟愈。惟其行走,左稍跛耳。药效确实不凡。


第二方金蚣丸,由蜈蚣全蝎、山甲等组成,为治痰核瘰疬之良剂。


第三方名三香丸。由丁香木香香附等组成。专治一切冷痰危症,及服中九丸呕吐者,服后收效甚速。


第四方化肉丸,由桑枝灰、麻梗灰、生石灰和匀,再以二乌等药煎水淋灰滤汁,取汁慢火浓缩,下矾而成。功专追蚀恶疮腐肉。


第五方药线,由砒、矾炼制研末,以面糊搓条阴干。凡瘰疬成茧,及痈疽久不干脓等,皆可用之。


第六方紫霞膏,由铜绿、血竭轻粉等品制成,此膏善除湿热,拔毒生肌。凡夏秋之间,感染湿热发疮者,以此贴之,去腐之力甚捷,他如梅毒臁疮亦有特效。


第七方千捶纸,由白砒、雄黄为末,匀布皮纸,摺而捶之,药渗纸中而成。此方解毒消肿,拔毒化腐最甚,用于杨梅疮毒,无论红肿溃后,贴之均佳。


第八方太岁墨,即紫金锭去朱砂雄黄,加入二乌而成。功能解毒利咽,消肿止痛。内服外擦,治症多能,难以悉述。


第九方代针散,由砒石雄黄巴豆霜组成。用于痈毒脓成,而畏开刀者,以此调醋敷之,疮自穿口,脓即溃出,脓未成者不可轻用。


第十方熏洗汤,由二活、二乌、银花、桃叶、桑叶等煎汤熏洗。此方能祛风解毒,散结消肿。为疮痈之洗剂。


第十一方天然散,此即铅粉一物,于锅中炒为黄色,贮于瓶中,随其疮而加入他药用之。


第十二方麻凉膏,由二乌、生南星、芙蓉叶等研末而成。此为痈疽之外敷药,适宜于半阴半阳之症。


第十三方解毒膏,由多味中药,加香油熬成硬黑膏药。为中医外科常备之药。


此为流传于西南诸省的民间秘方。吾辈有幸睹得灵验奇方,当得感谢觉人先生。


先生于1981年11月7日,病逝于成都,享年91岁。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