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胡国俊:中医临证三戒

求道

浏览:70

时间:2023-12-27

戒以西套中

约定成俗


目前中西医之间相互渗透已达空前高度,这对发展、总结、提高中医不无裨益。


然而,如不能正确地认识到两种医学体系之间还存在着差异,盲目地滥用西医理论去解释中医,或用中医的病证去套西医的理论,甚至专恃检验指标数据为依据,去辨中医之证,求疾病之因,套用西医常规法去处中医之方药。这种非中非西、不伦不类之“中西结合”,无怪乎鲜效者多,偾事者也不少,严重地影响了中医之疗效,不自觉地降低了中医的声誉。


多年来,在一些专题报道或某方治某病感染下,中医的某证即相当于西医的某病,西医的某病即用中药的某方。


萎缩性胃炎即为胃阴不足,高血压即为肝阳上亢胃下垂即为中气下陷。再如肺炎之麻杏石甘汤,大脑炎之白虎汤,及半身不遂补阳还五汤等,已约定成俗。


只要一见西医之诊断,中医之处方便一挥而就,有效者自以为是,无效者并不觉非。


【案例】曾遇一西医诊为肾孟肾炎的女患者,尿常规: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脓球(++)。


某医以肾盂肾炎套中医湿热下蕴,并结合尿常规的炎症依据,连续三诊皆选清热利湿之八正散加减,且逐次变本加厉地增加其剂量及药物,半月后诸症依然,尿常规如旧,某医束手无策,患者痛苦异常。


余诊其脉沉细不滑,舌淡苔薄白且润,虽尿频急痛,但无口干溲赤之证,此下元虚寒,膀胱气化不利,法当温补肾阳,气化州都,处方济生肾气丸,一诊而愈八九。


可见那种避中医辨证求因而不用,衷以西套中印定成俗之风实不可再长。


中医学是一专门学科,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数千年来,历代医家在这一体系的指导下消灾灭病,造福人类,有口皆碑。当然,其理论未必尽善尽美,要发展要提高,这是每门学科必须遵循的规律,结合现代医学、依靠现代科学也是必要之举。


但这种行之有效的辨证特色——具体病证具体分析、具体治疗。世人皆知为中医之瑰宝,吾辈应忠实继承,灵活应用,加以发扬光大才是,切不可将其束之高阁或丢弃归师,而用以西套中印定成俗之非中非西的方法取而代之。


如此风再长,中医特色必退,中医前途渺茫矣,此一戒也。


中药西化

对号入座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服从于治则,根据其各自的性味、功能、归经而发挥它们的治疗作用,配伍后且有君臣佐使之分工,在方剂内与他药之间又有相须、相畏、相使、相杀、相恶、相反及单行七情和合。


中药在配方中除发挥其单个作用外,大部分是配伍后发生各种不同的协调作用而产生效应。


鉴于西药毒副作用不可避免,探索中药之药理,提取其有效成分,制成针药,广泛运用于临床,也为现代医学研究的课题。


由此,一种中西药互通的局面业已形成,中药西化对号座在某些中医的头脑中也应运而生,诸如山楂泽泻、首乌降脂,杜仲、寄生、黄芩降压,玉竹枳实、附片抗心衰,银花、大青叶板蓝根抗病毒,五味子降转氨酶等不可枚举。


这种现代医学对中药药理新的认识,决不能取代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药本身的性味功用。


【案例】曾遇一例转氨酶颇高的乙肝患者,某医竟以单味五味子粉让其吞服半月余,非但转氨酶未降,且湿热壅滞之证侯有增无减,易医改投清热利湿、疏肝和胃法,诸症日减,转氨酶亦渐降正常。


诸如大便常规一见白细胞便投黄连,小便常规有红细胞辄进茅根等,余目睹者众。甚以此法授之来者,传于后学,孰忍乎!


晓以授者之师,也无非之之言,可见吾中医特色为这一世弊一脉相承久矣。如再相沿成习,中医之效从何而来,不击自溃之势堪虑。


振兴中医为举国之大业,保持特色乃吾等使命,时不我待,此二戒也。


大方重剂

费药耗资


“大小缓急奇偶复”为中医处方之七种类型,沿用至今,仍不失其实用价值。据不同病症,而处以相应类型之方剂,为临床医生所遵循之法规。


重病用大方,病危用重剂,取其效宏力专,挽狂澜于万一,救生死于顷刻,历代医案屡见不鲜。


近年来市医不从辨证论治、选方遣方面去讲究,而竟以大方重剂相沿成风,而且大、重得不可思议。肆者惜药材之浪费,患者叹药价之高昂,重病危疾尚且可宥,轻病弱体岂可效尤,特别是一些非朝夕为功,需长期缓图之慢性患者,怎能承受得了这种大方重剂的经济负担。杯水车薪固无济于事,车水星火纯属浪费。


【案例】曾见某地一老医,动手便洋洋洒洒满纸药味,少则十七八味,多则二三十种,每药均在10g以上,甚至50~80g者亦非罕见;砂蔻仁也不少量,鸡内金常为半两,一连数月,方方如此,耗资可观也。公费者国家受损,自费者无法尽剂。


窃思仲景以降,名医者代不乏人,处方用药皆酌之又酌,力求精简,效甚宏伟,如桂枝汤四逆汤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吴鞠通叶天士所制之方剂,危重垂笃之病不过数味取胜,内伤杂病之疾皆以轻灵见功;而今之医者或谓现行中药效价太低,或谓小剂于疾无济,或谓大剂愈病迅速等,故大方重剂之风与日俱增。


而因畏惧中药价昂求治中医者日渐减少,中医诊疗日少,其经验何来?中医之发扬光大从何谈起?


故在振兴中医、保持中医特色的今天,简、便、验、廉的处方用药也为吾中医一大特色,不必要之大方重剂也当戒也。

关联词条:

  • # 胡国俊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来源:《胡国俊内科临证精华》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