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生津滋肾降火法治疗消渴一例(黄文政)
安某,男,15岁,中学生。
初诊∶1980年9月1日。
主诉及病史∶多尿多饮2个月。缘于1980年7月中旬发现小便显著增多,数日后口渴饮水增多,一昼夜尿量达8000~10000ml,饮水达到7000~8000ml,逐渐消瘦,1个月之中体重减少4kg。曾在某院检尿糖阴性,比重1.000~1.006,印象肾性尿崩症,服噻嗪类药治疗1个月无效。患者病前1周曾有足趾外伤经治痊愈。
诊查∶舌红而干少苔,脉细数而两尺脉洪大。检尿糖阴性,比重1.002,X光片颅骨正常。
辨证∶肾阴不足,相火妄动,耗伤气阴。
治法∶益气生津,滋阴降火。
处方∶生黄芪30g何首乌30g熟地黄24g山药30g山茱萸30g牡丹皮10g五味子10g麦门冬10g盐知母10g盐黄柏10g生龙骨18g生牡蛎18g生龟甲18g水煎1000ml频服。
二诊∶9月16日。上方连服15剂,口渴减轻,尿也减少,入量4500ml,出量6000ml,舌红渐润,脉来细数,但两尺未平。继服前方15剂,服法同前。
三诊∶10月3日。口渴再减,尿量也少,皮肤润泽,舌红润,脉细数,两尺脉已平。原方加芡实15g,覆盆子15g,服法同前。
四诊∶11月2日。前方连服30剂,口渴基本消失,尿也明显减少,白天不尿,夜仅1次,入量3500ml,出量3000ml,体重增加2kg,面色红润,舌红有津苔薄,脉来细缓,尿比重1.04。以原方加枸杞子、鹿角胶,益智仁配丸药,常服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无复发。
【按语】本案多饮多尿,而以多尿为先,故证属下消,治疗上肺肾同治、气阴并固,而清降命门浮游之火剂贯穿始终,其着眼点两尺脉洪大浮动。程钟龄云∶"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滋上源以生水也。三消之治不必专执本经,而滋其化源,则病易痊矣。”此诚阅历之谈。以往治疗此证,先贤有用潜纳固摄之药而取效,有用益气养阴之品而收功。令各取其长合而投之,故能取得良好疗效。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