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疏肝和胃行瘀法治愈贲门失弛缓症一例(李兴培)

求道

浏览:476

时间:2023-10-11

谢某,男,31岁,已婚。

初诊:1981220日。

主诉及病史:饮水进食,吞咽困难,食物反流,泛泛欲吐3月余。胃肠钡透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

诊查:胸膈痞满,舌质暗,脉细弦。

辨证:肝郁气滞,胃失和降,气痰交阻。

治法:和胃降逆。

处方:龙骨 龙齿(先煎)各30g 竹茹 半夏 枳壳 陈皮 茯苓 旋覆花10g 山药 柿蒂15g  生姜  丁香6g  甘草3g  6

二诊:227日。服药后,食物上逆以致不能进食逐日好转,及至缓解,仅偶尔食之过猛过多有上泛情况。口苦,舌质暗,脉弦。上方加灵仙25g。服10剂后,虑久病气虚,方中加参须10g扶正气,半夏15g陈皮25g行气开郁。服14剂后证情平稳,但仍时时抑郁,胸胁部窜痛。乃肝气郁结,郁久兼瘀之象。宜疏肝解郁,和胃降逆,佐以化瘀。

处方:柴胡 青皮 香附 竹茹 苏梗 川朴 旋覆花 柿蒂10g 枳壳 半夏12g 赤芍 陈皮15g 桔梗 生姜6g 甘草3g  14

服药2周,吞咽顺利,各症渐瘥。食管钡透证实钡剂通过顺利,仅见贲门区膈下段略有痉挛征象,出院食疗调治。追访21年,一切如常。

【按语】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种疾病,且较少见。归其病因,多责之于脾胃。脾主肌肉,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冯氏锦囊秘录》谓其为"上下四旁之枢机"。脾胃虚弱,升降失调,痰气胶结,则见吞咽困难,食物反流,泛泛欲呕,胸膈痞满等虚实夹杂之证。

《景岳全书·传忠录》云:“善治精者,能使气中生精”。当和胃降逆治之,故初诊方中用龙骨龙齿镇静除热,孕育真阴,潜静冲激;温胆汤燥湿化痰,降逆和中;丁香柿蒂汤旋覆花下气降逆止呕;山药甘草健脾和胃。6剂后即见食物上逆及不能进食逐日缓解,仅偶尔饮食过猛,食物上泛,食管后有阻塞感。仍为痰气交阻之征。《本草图解》谓灵仙“搜逐诸风,宣通五脏,消痰水”。李师经验,本品尚有良好的平降逆气功效。因证情不稳,时上腹窜痛,李师认为久病则损伤正气,故予参须扶助正气,加大半夏陈皮用量助下气降逆、化痰散结。然该患究系肝郁过久,以致气滞血瘀,故兼胸胁窜痛,以致久服疏肝调气之品未见寸效。遂予疏肝解郁,和胃降逆,佐以化瘀。方予半夏厚朴汤丁香柿蒂汤香附旋覆花汤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汤等合剂通变化裁,仅服14剂即见功,吞咽顺利,各症皆瘥。食管钡透证实钡剂通过顺利,仅见贲门区隔下段略有痉挛征象,予出院调治。从本案全治程窥知,虽治疗方药多进退于调气药类中,但具体到病机、治则与方药的统一上,又不容假借。如前半部分重点以和胃降逆为主,虽曾获症状减轻及至缓解之佳效,但不久又故态复萌。细究之,乃患者肝气郁结已久,致气滞血瘀,胸胁窜痛,始投疏肝理气与化瘀并行而竟全功。

关联词条:

  • # 李兴培
  • # 贲门
  • # 噎膈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