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病辨证治疗经行吐衄
经行吐衄是妇科比较常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症见每逢经期或月经来潮前后,有规律的周期性发生吐血或鼻出血,或者其他部位的出血,甚至有的病人每逢经期只有鼻出血或者吐血而无月经来潮。相似于西医学“代偿性月经”,西医认为本证多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体腔上皮化生。故治疗前应该嘱咐病人去妇科医院做相应检查,以免误诊。中医在治疗本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各医家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遣方用药上各抒己见,各具特色。纵观各家学说,多按火、瘀、虚立论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例一:一女,20多岁,未婚。平常嗜食辛辣之物。近一年来月经赶前,量多色深,且口干欲饮,心烦易怒。近几月来,每逢月经将至,则鼻子出血,量多少不一,经行停止则鼻衄自然消失。同时月经量减少,伴纳食少,小便常,大便干,舌苔黄,舌质红,脉弦略数。医院诊断为代偿性月经待查?中医辨证:血热气逆。处方桃核承气汤加减:桃仁10克、酒大黄12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川牛膝30克、红花10克、黄芩10克、香附子6克、生代赭石15克、生地10克、赤芍10克。嘱咐病人每次月经前五天开始服用,每日一剂,月经来潮后停服。月经停止后服用丹栀逍遥丸和益母草颗粒。如此连续治疗了3个周期,鼻出血停止,月经恢复正常.。
例二:姚女,28岁,未婚。患者自月经初潮就伴有鼻出血,月经结束,鼻衄亦止。鼻衄量大则月经减少,鼻衄量小则月经增多,如此循环不已。近半年来,患者鼻衄量明显增多,月经量减少,甚至点滴即止,经血发黯,时夹杂小血块。伴有轻微腹痛,气郁不舒。妇科医院检查无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因待查?刻诊:神情忧郁,心烦梦多,胸胁隐痛,舌苔薄,舌质黯,边有瘀点,脉沉涩。中医辨证:气滞血瘀。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0克、生地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甘草6克、柴胡10克、川芎10克、牛膝3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桔梗10克,生代赭石15克。月经前五天开始服药。当服到第四剂时月经至,量较多,有血块。鼻出血减少。效不更方,继续治疗4个周期,鼻衄停止,月经恢复正常。同时非月经期间还服用了一些血府逐瘀丸和益母草膏。后随访,此病再没有反复。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宿勤学,来源华夏中医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共建专业中医数据库。投稿文章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投稿邮箱:414427872@qq.com,邮件标题为文章名+作者+联系方式。
发布评论:
字数统计 |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