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头条
学堂
书苑
百科
资源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川芒消2两,赤芍药半两,大麻仁2两,桑根白皮1两(锉),瞿麦1两,防葵1两,榆白皮1两(锉)。
上为粗散。
大小便难,心腹满闷,不可能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空腹温服,如人行10里再服。以大小便利为度。
透关散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槟榔1两,木香半两,川芒消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子芩半两。
上为散。
大便不通,下焦伤热壅闷。
透关散(《杨氏家藏方》卷四)。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大黄汤”。
大黄(如指节大)1枚,桃仁40枚,乱发1握。
腕折瘀血。
上药以布方广4寸,以绕乱发烧之;大黄、桃仁,以酒3升,煮取1升,尽服之。血尽出。
大黄半两,黄芩半两,甘草半两,芒消半两,麦门冬半两,石膏1两,桂心8铢。
小儿腹大短气,热有进退,食不安,谷为不化。
上(口父)咀。以水3升,煮取1升半,分3服;期岁以下儿作5服。
大黄半两,黄芩半两,白薇半两,桂心6铢,牡蛎6铢。
上药治下筛。
妇人漏下青色。
每服方寸匕,空心以酒调下,1日3次。
川大黄1两,木香1两,玄参1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白蔹1两,紫葛1两,赤小豆1两。
上为细散。
发背初发,如麻子粒大,渐以结硬疼痛。
用鸡子白调如面糊,于绢上涂贴,干即再贴。以散为度。
其他同名方
大黄12分,柴胡10分,枳壳10分,升麻10分,芍药10分,栀子仁10分,竹叶1升,姜3分,知母8分,杏仁(净)8分。
积泻。12-13岁结热痰多,壮热食少,结实者自下。
以水6升、煮2升,分为4服。10岁外分为3服,儿小量之。
大黄4两,黄连4两,黄芩4两。
黄疸,身体面目皆黄。
先食服方寸匕,日3服。亦可为丸服。
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栀子仁1两,犀角屑1两,麦门冬(去心)1两,黄连(去须)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黄芩1两,柴胡(去苗)1两,白鲜皮1两。
时气余热不退,发渴躁闷。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寒水石半两,川芒消半两,石膏半两,川升麻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葛根半两。
时气表里如火,烦躁欲死。
每服2钱,不拘时候,以新汲水调下。
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川芒消1两,桂心1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微炒)1两,麻黄(去根节)1两。
时气7日,往来寒热,胸胁逆满,大肠秘涩。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利为度。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柴胡1两(去苗),枳实3分(麸炒微黄),川朴消1两,赤芍药1两,黄芩1两,虎掌3分(微炒)。
伤寒10余日,热气结于胸中,往来寒热,头痛。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黄连1两(去须),黄芩3分,川升麻3分,黄药3分,甘草半两(生,锉)。
上为末。
伤寒心脾热,舌肿。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黑豆30粒,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词条深挖(0)
相关资源(0)
最新
最热
VIP
查看更多
发布评论:
内经师资培训班熊继柏
¥0.00
兼山胡说针灸学:广义针灸学概论
¥299.00
韩立讲乌梅丸
¥99.00
#
账号密码登录
验证码登录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发送验证码
注册账号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