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朱文元:桂枝芍药知母汤临床应用

茯苓

浏览:1214

时间:2022-03-20

组成: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炮二两。(《金匮要略》


用法: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医案


滕某,男,47岁。因野外工作,常卧湿地,渐感四肢关节沉重,发凉疼痛,下肢尤甚,在某医院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经用激素合并中药治疗近半年,病情时轻时重,渐致不能行走,就诊于余。诊见患者精神疲惫,面色青黑,四肢关节疼痛、冷感、重着,屈伸不利,得暖稍缓,遇冷痛甚,膝以下不得汗出,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血沉60mm/1h。此寒湿之邪流注经络,郁久化热。治宜祛风散寒,清热化湿。处方:桂枝芍药甘草汤加减。用药:桂枝15g,白芍15g,白术15g,炮附子15g,防己15g,知母30g,防风30g,麻黄6g,甘草10g,生姜10g,石膏30g,黄芪30g。水煎服,每日1剂。


煎服上方4剂后,关节疼痛减轻,经服上方30剂,血沉6mm/1h,获临床治愈。


临床上凡属风寒湿杂至所致之痹症,皆可应用本方。若湿热重者,重用芍药、知母,加石膏黄柏等以清热利湿;若湿邪盛者,可加薏苡仁苍术化湿邪;正虚者,可加黄芪以益气扶正。方中麻黄为发汗峻品,过剂则有汗多亡阳亡阴之虑。此方用此药,实则能发汗解表,使风寒得除,内湿得散。用量小时则不能起发散风寒湿邪之作用。笔者临床运用过30g,仅能濈然汗出,而其痹痛多能应手取效。况且方中有白术、芍药、附片等药物配伍,临床实践证明,大剂麻黄配大量白术则无大汗出,因白术具有止汗之功。附子大毒,能温经散寒,痹痛之证用之屡收卓效。临床用时少则15g,多者60g,但应宽水先煎,以去其毒。


医案


常某,男,45岁。2019年12月9日来诊。刻下形体消瘦,精神疲困,面色青黑,舌红苔腻,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气候变化加重,痛向小腿放射,腿肚时发抽痛,足背及趾端有麻木感,脉滑数。辨证:风寒外侵,湿热内蕴。治法:祛风散寒,清热祛湿。处方:桂枝15g,麻黄15g,黄柏15g,白术15g,炮附子15g,黄芪30g,薏苡仁30g,白芍24g,知母24g,防风24g,甘草9g,苍术9g。水煎服,每日1剂。


煎服10剂后,疼痛减轻,黄腻舌苔去,但腰部仍酸软无力,脉象沉细,此湿热已去,肾阴阳俱虚,原方去苍术薏苡仁麻黄黄柏,合肾气汤加减服30余剂而愈。


按:临床用此方治疗腰痛时,凡湿热重者,重用知母,加苍术黄柏薏苡仁;寒湿重者,重用麻黄桂枝附子;有瘀者,加桃仁乳香没药;若肾虚者,减麻黄之量,合肾气汤治之。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朱文元,摘自《中国中医药报》,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