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用法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各家论述
《医门法律》:
即系湿热二邪交合,不当从风寒之表法起见,故不用葛根之发汗解肌,改用栝楼根味苦入阴,擅生津撤热之长者为君,合之桂枝汤,和荣卫,养筋脉,而治其痉,乃变表法为和法也。
《金匮要略论注》:
其原由筋素失养而湿复挟风以燥之,故以桂枝汤为风伤卫主治,加栝楼根以清气分之热而大润其太阳经既耗之液,则经气流通,风邪自解,湿气自行,筋不燥而痉愈矣。
曹颖甫(《金匮发微》):
太阳病,其证备,则颈项强痛、发热、自汗、恶风之证也。身体强,几几,背强急而不能舒展,邪陷太阳经也。自非将成痉证,则有汗之中风,脉宜浮缓,而不宜沉迟。夫痉脉伏弦,沉即为伏,迟为营气不足,此正与太阳篇无血尺中迟者同例。血不养筋,而见沉伏之痉脉,故以培养津液为主,而君栝楼根,仍以太阳中风之桂枝汤,以宣脾阳而达营分,使卫与营合,汗出热清,筋得所养,而柔痉可以不作矣。
胡希恕: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瓜蒌桂枝汤主之。
这说的是柔痉,“太阳病,其证备”者,就是上面所说的发热汗出,发热汗出是太阳中风的证候。
这个“太阳病,其证备”者,即太阳病桂枝证,桂枝证就是发热汗出。
“身体强,几几然”,整个身体感到拘急之状,这个柔痉的搐很轻,“几几然”表示痉挛不厉害,身体有强直这种情况。
但是太阳病的脉浮,那柔痉呢?前头讲的是脉沉细,细也是不足,迟也是不足,痉的时候,脉弱更不能往外来,脉沉,或者迟或者细,这都说明柔痉的脉。
柔痉,太阳中风用桂枝汤,所以这里还是用桂枝汤,但是由于痉是有热而津液枯燥,所以才加瓜楼根。
这瓜蒌根是苦寒、解渴、润燥,就是组织过于枯燥,那么再有热就要搐。
那么由于组织枯燥,他用一种苦寒、润燥,就当滋阴,就是润燥生津液,缓解组织枯燥,这搐当然可以结束了。
《伤寒论》中风证,只是表证要有发热汗出,这个类型是在桂枝汤基础上来应用;
要是无汗、脉紧,也发热,这种病就是伤寒,就是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发汗,这也是原则。
那么各种不同的证候,还有一些不相同(的地方),所以麻黄汤、桂枝汤要适宜来选择这个药物加减。
整个情形是桂枝汤证,但颈部不是,而且脉弱得更厉害,所以他用瓜蒌根,这就是桂枝汤加瓜蒌根。
在这个方剂里,瓜蒌根的量是二两,起码要用三四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这就是桂枝汤,它以瓜蒌根为主,它不叫桂枝汤加瓜蒌,它叫瓜蒌桂枝汤,所以治痉的瓜蒌根还是主药,这二两还是较少。
这个药是极、挺有力的,它补虚、滋液、治消渴、解渴、润燥、有这种医疗作用,但这种药量用少了,没有什么大力量。


求道
畅读VIP

534

0

茯苓
畅读VIP

579

0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478

0


白术
签约讲师

727

0


白术
签约讲师

661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735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