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何任:读张仲景书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241

时间:2020-08-30

余读仲景之《伤寒》、《金匮》五十载,体会颇多,现拾遗归集为《伤寒论》心要与《金匮要略》汇言两部分,以就正于同道。


伤寒论》心要辨证之典范


伤寒论》是辨证论治的典范,《伤寒论六经是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相结合的楷模。事实确是如此,全部《伤寒论》条文,有多数条文是教人辨证和知病的,论中的三阳病、三阴病及其合病、并病,都昭示我们要辨识病证,辨识病因病机和病位,辨识病情的传变。这些就是知病的实际。


1.辨识病证


辨识病证的大要,在于知六经病,知合病、并病,知伤寒、中风、湿病、温病和风湿病。这一切,都是通过辨证以定病的。许叔微所摘出的“七十二证”,都是张仲景辨识病证之有名有实的。这一系列病和证,部分是继承《内经》、《难经》加以阐述的,部分是仲景根据临床经验把它总结起来的。仲景着书,虽然“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但《伤寒论》中的六经见证,不囿于《素问•热论》。仲景辨识病证巨细毕现,小而至于辨燥屎可下的旁参证,也细致入微地从有关病情上多方推究。这类条文,在《伤寒论》中不下10条之多。


2.辨识病因、病机和病位


“见病知源”,是知病的重要一环,这就是识病因。在《伤寒论》中,我们经常读到的有:“病常自汗出者之因于“卫气不共荣气谐和”;“发汗后,恶寒者”之因于“虚”,不恶寒,但热者”之因于“实”;茵陈蒿汤证、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之因于“瘀热在里”;甘草附子汤证之因于“风湿相搏”。“结胸” 之因于“下之太早”及表未解医反下之;以及病者手足厥冷小腹满,按之痛者”之因于“冷结在膀胱关元”。


这些审证求因的条文,在《伤寒论》中所占比倒不少。条文有的明指,有的暗示,但仔细研索则各具妙谛。


关于病位的辨识,仲景知之审,析之细,六经、脏腑、气血、营卫,一以贯之。伤寒六经的病位是有一定界畔的。柯琴曾说:“仲景之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所该者广。虽以脉为经络,而不专在经络立说。凡风寒湿热,内伤外感,自表及里.有寒有热.或虚或实.无乎不包。”(“柯氏伤寒论翼笺正•六经正义》)石芾南阐发得更明白,他说:“表里六经分,明邪所入之门,经行之径,病之所由起由传也 上下以三焦分,以有形之痰、食、水饮、渣滓、瘀血,为邪所搏结,病之所由成也。”(《医源•论张仲景伤寒论》)这对病位更有明确发挥。其实,《伤寒论》中早就提出了“胸中”、“心中”、“小腹 、“少腹”等病位,界畔分明,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之一。


3.辨识病的传变


周学海在《读医随笔•读伤寒论杂记》中有云:“伤寒传经,有此经之邪延及彼经者,有前经之邪移及后经者;合病、并病,皆邪气实至其经也。更有邪在此经而兼见彼经之证者,邪在阳经而兼见阴经之证者。”这段阐述将张仲景引而不发之意,简明扼要地给予揭示,颇足参考。据仲景所述,伤寒之传与不传,主要与正气之强弱、病邪之重轻及是否药误有关。《伤寒论》中涉及传经问题较明显的条文有:①“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4条)②“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250条)③“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266条)④“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41条)⑤ 太阳病如其不下者,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246条)⑥

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99条)⑦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 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279条)不仅如是,仲景的“知病”,除了包括辨识病证,病因、病机和病的传变以外,还兼及患者的病史及其新病和久病。可见,仲景不仅博涉知病,而且对疾病体察入微。


脉在证治之上


伤寒论》从篇目到条文,对脉的重视仅次于病,且其位置在证与治之上;如“辨某某病脉证并治”诸篇名,就是明显例证。在条文中,脉证并列的,几乎占全书三分之一。成无己注本卷一还列有“辨脉法”、平脉法”各一篇,后人虽谓此二篇是王叔和增益,其实晋代去汉未远,叔和的诊法,必多仲景遗意,何况“辨脉法”、平脉法”篇内容精神,与《伤寒论》全书所述脉证基本相符。许叔微曾撰《仲景三十六种脉法图》,书虽未见,但从其所著《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来看,此书可能是一部辑录《伤寒论》、《金匮要略》论脉的专书。由此可知,仲景对脉诊与脉法是有丰富的理论根据和实践体验的。


《内经》言三部九候,《伤寒论》则仅言三部,不提九候。所谓 三部”,即人迎寸口、趺阳,较《内经》直截了当;而三都中又着重诊寸口与趺阳。诊寸口为《伤寒论》平脉辨证之关键,贯穿于全部《伤寒论》,随处可见;诊趺阳在仲景《伤寒论•序》中作为一项要求提出,论中“脾约证”也提到诊跌阳脉。许叔微伤寒脉证总歌》中有“跌阳胃脉定死生”之句,并说“仲景言趺阳脉者凡十有一。”可见仲景诊法确是临床经验的结晶。

关联词条:

  • # 何任
  • # 张仲景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