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读欧阳锜医案心得体会

求道

浏览:208

时间:2023-11-20

欧阳锜,湖湘欧阳氏杂病流派第一代传承人,15岁从伯父欧阳履钦学习中医,毕生从事中医临床、中医辨证体系、中医病证规范化、病证结合一病一结的中医临床研究方法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探索与研究,造诣精深,建树颇丰。读其医案精华,学习了其临床三型二十一证、三纲鼎足互为纲目的辨证体系、证病结合用药式,构建症证病三联诊疗体系。


  欧阳锜先生对病证症有独到的理解和领悟,症即症状,包括症状和体征,具体是病人自我感觉身体不适合异常变化及医生检查病人身体所发现的异常;证即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反映,它以一组相关的症状和体征的依据,不同程度地揭示出患者当前的病机(由病邪、病位、病性、病势等综合而成);病及疾病,是在病因作用下,正邪斗争、阴阳失调所引起的具有自己特定发展规律的病变全过程,具体表现为若干特定症状和不同阶段前后衔接的证候;正确处理症、病、证之间的关系,临床由症入手、病证结合,可以提高中医临证水平。


怎样辨病。中医历来对病的认识,有的是指病,如麻疹疟疾痢疾感冒等;有的是指症状,如咳嗽呕吐、腹泻、头晕等;有的以证命名疾病,如风湿、痰饮瘀血、肾虚等,极不一致,但是无论对病、对症状,都要辨明证,从证议病,这一点是相同的。中西医对病有共同的认识,现代医学所称的各种疾病,还需要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实践来逐步取得共同认识。辨病不一定是确诊,如果是确诊,就不存在“辨”的问题了,中医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对某些器质性病变以及肿瘤、血液病、寄生虫等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不可能像现代医学那样具体细致,例如欧阳锜先生的医案里某医院介绍一例晚期肺癌,“动则起喘”,用补肾纳气无效,改用鱼腥草苦参葶苈子瓜蒌皮、石苇等清肺降气之品,症状明显减轻,晚期肠癌病人,临床有“气虚下坠”表现,用补中益气无效,改用红藤藤梨根、紫参、地榆槐角等清肠活血之品,症状才逐渐改善,这说明辨病既要沿用中医的辨证理论方法,但认识决不能停留在原有中医辨证方面,而是必须提高对病的辨病认识,才能确定有效的治疗法则。


病与证的关系,证是疾病各种不同的变现形式,但是疾病所产生的证候、一方面是由疾病的根本矛盾所规定和影响的,另一方面是由其它因素引起,如患者的禀赋强弱、居住地区、发病季节、生活嗜好、情绪及合病、并病、失治、误治等情况引起。这两方面虽然密切相关,虽都是以证表现出来,但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所表现的证候,究竟是有根本矛盾所规定和影响的,还是其他因素引起的,是必须分清楚的,例如慢支肺气肿,有表现“肾不纳气”,有表现“寒邪束肺”,前者是由疾病分根本矛盾所规定,后者是由其他因素引起,这两证分别本证、标证,在治疗上当“急则指标”、“缓则治本”。


辨证与辨病怎样结合,任何疾病都有相适应的方药,如中医过去治疗疟疾柴胡草果槟榔 ,治疗痢疾黄连木香苦参白头翁等,在治疗上使用这些专用方药是必要的,但仍需根据不同的病人辨证加减,同时疾病在发展过程中,辨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对待某一种病,自始至终,也不能固执一方一药,辨病辨证必须结合,才能发挥和提高中医中药的应用作用。

关联词条:

  • # 欧阳锜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